回归旅游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美国 >> 纽约攻略 >> 正文

纽约 当张爱玲遇上了胡适

纽约 当张爱玲遇上了胡适图片

1955年,胡适张爱玲相逢纽约,张爱玲终于得以第一次见到胡适。也是那一年,我母亲来到这个世界。

那年深秋,胡适就在纽约自家公寓的客厅里见到了这个不凡的女子,她与一位名叫炎樱的女友同来。胡适没有料到张爱玲的寡言多思,她天然的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贵气质,反倒那个炎樱,甚是活泼,胡适

与江冬秀都很喜欢她,竟至于聊得很开心。

这应该不是什么“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滥调。两个旁人眼中的人间偶像,此时此地,羁留其间,最简单的见面,却也是最真挚的温情。

对张爱玲来说,纽约仍然是她企图向全世界宣告才华的世俗目标,而对胡适来讲,它却未尝不是一座精神上的孤岛。当上帝刚刚放手,他们就都那么迫不及待地逃离了这座既充满自由又充满欲望的城市。

在离开纽约港的一瞬,不知是否会会心地想起那镌刻在自由女神像上的诗句:欢迎你/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

有点扯远了。

纽约 当张爱玲遇上了胡适图片

再一次,看了一遍《这就是纽约》E.B。怀特的随笔。2001年,经历了9.11之后的美国人再度翻开了这本书,发现五十三年前他们根本没有读懂这些铅灰色的预言:“纽约最微妙的变化,人人嘴上不讲,但人人心里明白。这座城市,在它漫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毁灭的可能。只须一小队形同人字雁群的飞机,旋即就能终结曼哈顿岛的狂想,让它的塔楼燃起大火,摧毁桥梁,将地下通道变成毒气室,将数百万人化为灰烬。死灭的暗示是当下纽约生活的一部分:头顶喷气式飞机呼啸而过,报刊上的头条新闻时时传递噩耗。”

很抱歉,以这种灰色的文字对纽约的阐述。记忆犹薪的还是9.11的及时画面,那个时候在广州,也算是背井离乡吧。

纽约 当张爱玲遇上了胡适图片

纽约的居民都是些外来客,离乡背井,进入城市,寻求庇护,寻求施展,或寻求一些可大可小的目标。纽约也是艺术、商业、体育、宗教、娱乐和金融荟萃之地,在这么一个浓缩的竞技场上,挤满了角斗士、布道者、企业家、演员、证券商和买卖人。

如同海员需要罗盘,身陷大都市的我们需要面对这些问题,但倘若当真纠缠其中,大部分人都将崩溃,所幸,还有一个小小的居所,可以抚慰忙碌的心灵。

当这个小小的居所也被剥夺的时候,心就慌了。它无比复杂,如同每天闪过脑海的千百个念头,却也绝对真实且不可逃避,让人在烦恼中忧伤,在忧伤中找寻出路。


摘录《这就是纽约》一段文字,怀特把那么糟糕又亲切的一个世界藏在绵软闲定的文字里,惹得人心惶惶,又与有荣焉,这才是他的无心之过。与你分享:

告别四十八街:

我会怀恋他们每个人,他们和他们的爱犬。而且,我想,我还会怀念屋后的花园,栎鸟粗砺的噪声,夏夜里喷泉的鸣溅,猫,藤蔓,天空,垂柳......过去三十年,我在纽约曾有八个蜗居....纽约的人往往会搬来搬去,追求房间和景物的最佳布局....在他告别的每一处地方,照我看来,都会丢下一些紧要的东西,随后又以拘谨的身段开始了新的生活,恍如褪壳的龙虾,一时间变得柔软,但也不免脆弱起来。


春天的报告:

从来很难说清,经历乡下一段短暂的欢愉之后,重返城市,有哪些印象会保留下来。今天早上我发现,呈现在我脑海里最生动的记忆,是小孙子和他给阳光晒黑的妹妹闲荡后回到厨房的门前,手里是牧场留给他们的纪念--她满面微笑,拿几只紫罗兰,他表情严肃,郑重其事地攒着一把蒲公英。孩子们把春天严实地留在他们棕色的小拳头里,而成年人对春天将信将疑,他们把它留在心里。

节奏太快,不是好事,太容易健忘。

写随笔的人,跟聚餐点菜时总把“随便”二字挂在嘴上的人一样是最难伺候的主儿。“在可能发动袭击的狂人的头脑中,纽约无疑有着持久的、不可抵挡的诱惑力”。因此,如果把他看作拥有向农之心的陶渊明,只有怡情闲趣,那你就真的没有发掘出他的本性和面目,其实跟那个奇形怪状的纽约城一样充满了无限张力——21世纪的人们觉得日子总被过成了压缩饼干,生存的空间和心里的世界一样的逼仄狭促。

爱,是一种奢侈的感觉。爱上纽约,可能是出于大量的影像、文学作品吧,也可能是建筑本身吧。那些光影交错的夜晚,睡在陌生的地方陌生的床上,只能多喝一点才能好让自己安睡。大都市总是这般让人又爱又恨。从爱伦坡到菲茨杰拉德,从《蒂凡尼的早餐》到《欲望都市》,才情横溢的影像,熨平了浮躁。


Moma,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现代艺术博物馆,由丽莉等四位创办人在1929年设立,MOMA的诞生,开启了纽约接受欧洲现代艺术洗礼的大门。这里收藏了自1880年欧洲艺术革新以来直到今天各个文化时期的珍品。

新建筑由日本建筑师谷口吉生负责,以东方建筑的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增设了一个世外的庭院,很多的装置艺术和雕塑作品和游客有亲密接触。而挑高的透明玻璃设计,巧妙的将室外的阳光融入到室内,我们在每一层楼,都能透过超大落地玻璃眺望世外的花园,既能感受现代艺术作品的冲击,又能感受世外美好时光,视觉无线延伸。


Andy Warhol的金色玛丽莲·梦露,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梦露刚刚去世。作者为了纪念这位性感女神,根据电影的宣传照完成了这个作品。创作上刻意在金色的画景下采用丝网手法,让我们感觉看到了很多黑色斑点。也同时感觉到了世界失去了光彩,而梦露残缺的口红,让我们知道一个性感女神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夜里走,一路亢奋,那是真正被打动之后的难以名状,直到现在还处在被她所震撼的情绪里。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