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英国 >> 英国攻略 >> 正文

英国乡村绿草如茵清泉流淌 英国灵魂在乡村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在对英国进行实地考察后,在著作《英伦见闻录》里说:“外国人若欲对英国人的特性有一个正确认识,切不可将视野局限于都市。他需深入乡间,逗留于大小村庄;游览城堡、别墅、农房、村舍;漫步园林;沿树篱和青葱小道缓缓而行;流连于乡村教堂,参加教区节庆、定期集市等乡村节日,并与身份、习惯和性格各异者交往”。

欧文的判断是准确和犀利的。在英国人脑子里,英国的灵魂在乡村。


 



 

英格兰就是乡村

如果在英国的乡间游历,便会发现许多保持着淳朴乡村景色的小镇遍布各地,或者不如这么说,除了一些重要的工业中心、大都市之外,整个英国还保持着一派田园风光,一如百年前众多画家诗人所吟咏描画的模样。

事实上,英国人对于乡村天生情深意浓。他们对自然之美颇能感悟,对乡村的乐趣与劳作喜爱非凡。此种激情仿佛与生俱来。

英国人最理想的生活场所就是村庄。在英国文学里,有一种贯穿达几个世纪的乡村情感:作品常以乡村生活为题,英国诗人对自然的描写丰富多彩。此种情况,肇始于乔叟的诗歌,延续至今,自然风景的清新芳香已飘至全英国。

英国是最早的工业国家,但它的乡村情结源远流长。还是在19世纪日不落帝国时代,那些远征殖民地的英国人思念故乡时,都把英国想象成宁静而带有浪漫色彩的乡村。一战时,战场上士兵们收到印有英国乡村的明信片,所受到的安慰和鼓励远大于无数次的高唱国歌。


 



 

在当时,一战彻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经济与农业模式,汽车及其它便利代步工具的发明和普及使得城市不断涌现。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城市变得拥挤,并不断蚕食乡村,给乡村带来密布的公路网、无数加油站、污染和噪音,最终造成乡村景色的剧烈变化。而英国,也是如此。

英国人开始思考英国乡村的存在意义,人们在乡间寻找英国的文化身份。当时的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爵士曾说:“对我来说,英格兰就是乡村,乡村才是英格兰。”这后来成为他最要的名言之一,因为这说出了英国人的内心。

时至今日,英国王储查尔斯也十分热衷于保护英国乡村的传统。他身体力行,在多塞特郡庞德布瑞镇和格洛斯特郡海格洛夫村,20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致力于从事推广有机农业、保护乡村风貌的实验。英语里有句成语:“一个家庭离开伦敦50里者,可历100年之久;离开伦敦100里者,可历200年之久。”显然,不列颠人早已从人文社会意义上,意识到了城市的浮躁与喧嚣,乡村的安宁与稳定。如今,充满了田野气息的乡村风光依旧遍布英国各地,这在一个最早进行工业,又曾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国度,实在是一个惊人的奇迹。


 



 

精神的高贵和永恒

乡村没有什么时候像如今在英国那么受欢迎。乡村生活情结使园艺、乡间漫游、徒步旅行、相关出版业等发展成巨大的产业。那本创刊于1897年的杂志《乡村生活》,现在仍然畅销。人人都自己动手修建或改造房子。这个最早爆发工业的国家的人们惧怕、痛恨大工业对他们生活的改变。

“绿草如茵的平原,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蜿蜒流淌的清泉,古拙威严的城堡、雕像,时隐时现的丛林绿篱,用花草精心装饰的乡间小屋……阴霾的清晨,达西先生走出自己美丽的庄园,跨过起伏的山丘,在清晨的薄雾中走向伊丽莎白的家,对她说:我爱你!”


 



这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里的故事情节,也是每一个英国人内心深处的梦想。

 

而英国人也想象:礼拜日早晨,田野一片静谧,教堂响起庄严的钟声。农夫们装扮一新,面色红润,心怀喜悦,平静地穿过青葱小路拥向教堂,目睹此景总令人高兴。但更让人高兴的是,傍晚见他们聚集在小屋门口,愉快有加,虽然亲手装点的舒适环境极尽简朴。

 

正是此种亲切朴实的情感,此种置身乡村美景所深怀的宁静肃然之心,使得英国人的性格,最牢固的美德和最纯洁的欢乐由此而生。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