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香港澳门 >> 资讯见闻 >> 正文

深度游香港 繁华灯火下的世俗市井生活


香港街头的电车独具风情。

 

小时候对一个问题颇为好奇:香港真的有黑社会么?如果有,他们到底是不是个个武艺高强、美女缠身?长大后更为有兴趣的问题却转为:香港的iPad比内地便宜多少?香港哪里的叉烧包才最正宗?

香港在成长路上打下的烙印总是物质而世俗的。

那是公众舆论塑造中的香港。

这些年,继续出入香港口岸,来往于两地之间,只看到维多利亚港上的繁华灯火,却没好好端详隐秘于灯光之下的香港。

此次走访香港,然后回来纸上谈兵,把怀旧、市井、民俗等关键词搬上台面,我想提及的是一个存在于荧屏内外、小市民口中的老香港。

油麻地:世俗生活VS卑微生活


 



让人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就在古迹和历史中展开,这是香港的建筑活化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

 


 



市井化的香港其实才是最真实的香港。

 

现场

油麻地:草根老香港缩影

从佐敦道一带步行来到油麻地,并不用花多长时间。油麻地警署相对的天后庙香火依然旺盛,但电影里传说中的庙街已经变短,刚好不是夜市时间,摆摊档的社会青年还没有出现,庙前的榕树头广场也不见说书先生与算命的人。

与 庙街相邻近的另一条街道,毫不起眼的老式歌舞厅钻石歌廊已经开门做生意,客人不多,只有几个老年人的身影。同行的M ichael杨告诉我:别看门面不怎样,这可是很多老香港人的童年记忆。看来,《火舞风云》的舞女故事其实也有现实版。据说很多年前,舞女歌厅唱歌,独自 一人养活家里好几个子女的家庭在这一带并不罕见。

要追寻油麻地发展的蛛丝马迹,果栏市场是最不能错过的。听说这里也是多数香港警匪片的主要拍摄场地,杂乱的市场,狭小的门铺后巷,特别适合拍警匪追逐的枪战场面。如果用乌烟瘴气来形容果栏市场一点也不过分,但都属于过去,如今果栏的杂乱、卫生等问题已经得到治理。

咸片戏院: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旧时油麻地戏院(翻拍)。

 

“有咩剧睇?今日戏院开不开门噶?”一个光头、身体发福的中年男人一看见我们来到油麻地戏院门口,就探头过来打听今天戏院的行情。再过一个星期左右,戏院将会上演《琵琶山上英雄血》、《六月雪》等剧,这个上午时光,戏院正在筹备待演剧目的彩排,暂没对外开放。

看 得出,穿着短袖上衣的他已经在戏院门口等待很久,有点坐立不安。他姓张,与到油麻地一带的外来打工仔不同,张生是土生土长的油麻地街坊。每天醒来吃完 早餐,背个斜挎包、拿把黑雨伞来到戏院晃悠、打发时间是他这些年来一直在重复的事。据他说,这习惯的养成来源于他的青年时代,也即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至90年代。

据了解,80年代末油麻地戏院生意已经走下坡,一般戏院会让电影上映两星期,但因为观众太少,所以经常减档,在档期之间,只 好放映一些色情电影吸引观众。1987年12月,油麻地戏院加入新成立的新宝院线,并在放映最后一部非色情电影《英雄本色2》之后,转身成为一家专门播放 色情电影的影院。

一利和称号:凝结油麻地街坊情怀

在油麻地地区,出生于不同年代的人,对油麻地戏院的感情也不太一样。

已 经七十多岁的何太是老字号一利和称号老板,她自称是标准的电影迷,何太爱上油麻地戏院显然比张生早。结婚前,她记得戏院大部分时间是放粤语电影。在她生完 第5个孩子之后(何太共有子女7名),她还是会坚持到戏院看电影,因为孩子们比较吵闹,她要用一堆零食才能让他们都安静下来。那时的油麻地戏院并不豪华, 甚至有跳蚤在木制的椅子上,前排座位售价4毫钱,后排座位售价7毫钱,一碗馄饨面才3毫钱,当时何太对电影入迷至极,她说自己是宁愿不吃东西也要存钱看电 影的那种。

就在戏院后面的一利和称号是她继承父辈的家业,也已经有七十几年的历史,这个店也是倚靠油麻地果栏生意而诞生的。与多年前相 比,现在生意已经大不如前,因为马路对面的果栏市场现在都用电子称,开门做生意的人基本不用这种手工称和算盘,何太坦言:称铺继续开着,也不是为了赚钱, 多数时候是为了老朋友老街坊过来坐坐、叙叙旧,偶尔能卖出一把两把称,都是上年纪的人为了当做纪念品或者收藏品。

怀旧地理

果栏

果 栏建于1913年,经营的商铺初期只以草棚搭成,直到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香港政府才开始批地让栏商兴建固定楼房,多幢一两层高的砖石建筑逐渐组成 今貌,至今尚可见到不少具战前特色的岭南装潢。最初渡船街、窝打老道一带卖鸡、鸭等家禽,东莞街卖菜,而后面是九龙鱼市场,果栏的面积比现在小得 多,1965年鸡栏和菜栏搬迁至长沙湾后,才全部变成果栏。

上海街

曾 经的上海街是临海的商业聚集地,商铺林立,一直到六七十年代,上海街一带都是九龙最繁华的地方。后来不断地填海和拓展,上海街商业中心的地位渐渐被新起的 弥敦道取代,后来还有曾经连成片的骑楼唐楼,也被大规模地拆除。现在能看到的骑楼很少,如今上海街最多的就是和烹饪有关的杂货铺,也还剩有几家百年老店。

庙街

这 里曾经是《新不了情》、《食神》等多部电影的拍摄场地。这里的夜市,处处反映着香港的生活文化。夜里的庙街,除了有志趣相投的粤曲迷聚集作即兴演出,还有 业余歌手献唱著名粤剧折子戏、广东流行曲,甚至西方流行曲,此外还有一些相士和职业棋手的地摊,地方色彩非常浓厚,所以庙街又被称为“平民夜总会”。庙街 得名,因附近的天后庙,但这里又称“男人街”,这是因为庙街内大部分摊贩所售的商品,都以男性用品为主:如牛仔裤、钢笔、腕表、激光唱片、电子产品和玩具 等。

油麻地戏院


 



翻新后的油麻地戏院。

 

油麻地戏院是香港现存唯一一座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成的电影院、戏院,戏院于1930年建成,开业初期只放映默片,到了1934年1月23日才转 为放映有声电影。油麻地戏院是当时附近油麻地码头及油麻地果栏的苦力、油麻地避风塘的艇家和车夫的消遣地点,也见证了香港电影业的兴衰。戏院最后于 1998年7月31日正式结业,并于2007年被列作第二级历史建筑物,并且获得建筑署修复和活化为戏曲活动中心。

油麻地警署

TVB很多剧集的警察局原型。原本1893年落成,原址位于众坊街,1922年才迁至现址。这栋典型的爱德华式建筑,楼高三层,已经被香港古物咨询委员会评为三级历史建筑。

红砖屋

坐落于上海街的具有传统典雅英式风格的红砖屋原本是油麻地抽水站的一部分,它的历史比油麻地戏院更加悠久,建成于1895年。当时九龙居民主要靠打井取水,但随着大量工人聚集,井水供不应求,当时才设置了抽水站。

专业审视

活化建筑如何为群众所用?

建 筑活化风世界各地都有,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速,这几年香港在这方面的工作特别频繁,历史建筑不是高高在上,如何避免圈地收门票,让人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就 在古迹和历史中展开,这是香港的建筑活化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比如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历史古迹的商业化和功利化,避免重新利用之后的面目全非,即使油麻 地、中环一带有些历史建筑成为餐厅或商业场所、酒店,但与表面浓烈的商业味道相比,是建筑本身所固有的历史气息和艺术文化内涵。油麻地戏院是最成功的重新 利用案例,红砖屋也典型地实现了其现代社会职能,所有现代艺术的火种、人间世俗生活,都可以在这些历史建筑中繁衍生息。

住宿小推荐

木的地

地址:九龙佐敦长乐街1号

相比佐敦一带的商务酒店,木的地属营业不久的精品酒店。酒店不大,但比较精致,最应该体验的是酒店采用先进影音设备的游戏包厢,住客可以自己在里面放电影、玩游戏,这在香港酒店中绝无仅有。

上环、中环:草根香港VS上流香港


 



上环、中环最大的特点是古雅、休闲,咖啡厅分布在每个街道拐角处,成为内地人口中地道的“小资地”。

 

作为香港的心脏地带,许多港片都会提到这一带。前几年到这里,一般都会碰到电影剧组在工作。据说这几年香港政府已经严禁各电影剧组在这里取景拍摄追车、动作等打斗场面,只有一些小成本影片可以在此拍摄。

与尖沙咀、油麻地等不同,上环、中环最大的特点是古雅、休闲,各种古董店和露天工艺品市集、咖啡厅分布在个街道拐角处,成为内地人口中最地道的“小资地”。

唯心

隐秘于闹市的“香港遮王”

别以为上环、中环只是香港一个普通老区,这一带却是卧龙藏虎,比如被誉为香港“慈善遮王”的何洪希年虽逾90,每个周六日却总会在中环半山摆档修伞。


 



“香港遮王”何洪希年逾90,每周末依然摆摊修伞。

 

拜访计划纯属“随缘”,运气还算不错,拜访当日,“遮王”恰好也在。

开始戒备心还是有的,看到同伴拍摄,他的老伴就问到底是买遮还是采访。相比之下,何老比较健谈,他心直口快一句“要问赶快问”,然后就打开了话匣子。

与 想象中的“遮王”形象不同,这家半露天半摊档的修伞档,与周围的咖啡馆、创意设计店格格不入。但是修伞店虽不起眼,却养活了何老的9个孩子。不过据他自己 说,他的子女都不愿意继承这份父业。在何老的顾客里,除了普通街坊,还有外国领事,香港高官。他造过的伞中有的现在还被历史博物馆所收藏,也有的因售价最 昂贵而最后载入吉尼斯纪录。

一听是广州来的媒体,何老感觉更加亲切。因为抗日时期,他曾经在广州的造伞厂当过账房,由于工作的需要,他接 触到了造伞厂不同的部门,就顺便“偷师”,当他三十岁的时候,自己一个人从广州步行了11天才来到香港。开始,他是每天推着自行车,车头放着雨伞,车尾放 着修补工具,走遍全港替人修伞,后来才在中环定点下来。在二三十年前,这里还没有建成地铁,何老每天都要在深水埗码头花一毛钱坐船过海,来到中环修伞。

这是何老过去的传奇。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能修伞到一百岁。但是何伯只是偶尔为客人度身定做雨伞。因为岁数大,眼睛不好使,现在他常常要在老伴的指导下,才能完成修伞工作。

文艺地理

上环永利街

永利街正是一条保留了香港60年代建筑风格的街道,街道上充满着一幢幢保留着老香港回忆的唐楼。讲述一个靠做鞋养活一家的故事的《岁月神偷》,背景就以60年代永利街居民生活为主。

以前这里有许多印刷厂,居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人与人之间有着浓浓的老香港人情味。

中环都爹利街

都爹利街尽头的石级,用煤气灯装饰衬托着石长阶,为现代化的中环留下点滴怀旧色彩。电影《金枝玉叶》在这里取景,其中张国荣引吭一曲《今生今世》之后,落楼梯取车,车上尽是玫瑰花海,用来讨刘嘉玲欢喜的场景就是在此处拍摄。

中环扶手电梯

全 长800米的中环扶手电梯,连接着中环市中心至半山干德道,是全球最长的户外有盖行人扶手电梯。电梯系统附近有许多特色景点,包括殖民地时代建筑、古董 街、古庙、兰桂坊、SoH o美食区和被政府列为法定古迹的旧中区警署。因为中西文化交融,新旧并存的特色,让这里成为许多中外电影导演的理想拍摄地,如《重庆森林》曾于此拍摄王菲 偷窥梁朝伟场面。


 



上环、中环是露天艺术品的市集。

 

中环结志街/卑利街菜市场

《全城热恋热辣辣》就取景于中环的街市,包括结志街、卑利街菜市场、嘉咸街和中环特色的四五层高唐楼。电影镜头下的香港唐楼,两旁是街市,有卖湿贷的小商贩及茶餐厅,将本土小市民的生活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环石板街

荷里活道与皇后大道中之间的石板街,是香港一条著名的怀旧老街,因地面由一块块大石板砌成而得名。由于特别的构成,这里还是《龙凤斗》、《无间道》等影片的外景地,也是香港年轻人拍婚纱照的热门地之一。

住宿小推荐

宜必思香港中上环酒店

地址:上环德辅道西28号

新开张的经济型酒店,房间简洁但是设施齐整,房价适中,关键是地理位置极佳,就位于海味街旁,有叮叮车经过。步行几步,就是著名食府莲香楼。

香港其他文艺地链接

重庆大厦

最能反映香港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也因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而出名。有研究指出重庆大厦至少居住超过120个国籍的人士。

浅水湾酒店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书中男女主角白流苏与范柳原在浅水湾酒店浪漫相遇,更描写日军强攻浅水湾酒店。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香港高级下午茶的好地方。

湾仔

香港最典型的新旧交杂地。也是红灯区夜夜笙歌的地方。而轩尼诗道位于湾仔中间,刚好把这区分成两半。《月满轩尼诗》戏中除了有车水马龙的轩尼诗道,还有表现这里特色的宁静的日月星街。

公共屋邨

香港的屋邨有着浓厚的邻里情怀,还体现出香港本地人的生活文化,所以成为不少写实电影的取景场地,比如《桃姐》,这里特别容易拍摄出香港社会小市民生活实况。

旺角

旺角原名“芒角”,有关旺角的黑社会电影数不胜数,最出名的当然是王家卫的《旺角卡门》,而《旺角的天空》以及《新扎师兄》等影片也主要在该地取景拍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