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印度 >> 文化习俗 >> 正文

印度人与“圆”的缘 轮回观渗透历史宗教

标签:印度 新德里

【环球时报驻 印度 特约记者 任晓明】李安导演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正在全球热映,掀起了新一轮的印度热潮。除了奇幻的3D视觉效果,走出电影院的人们更热衷于探讨电影故事所隐喻的印度式哲学思想和世界观给人带来的冲击。电影所追寻的答案如同印度本身一样是一个无解的“圆”,所以电影主角的名字叫派,与圆周率π同音,原著的作者和李安导演大概都想借着这个π来解开“圆”的奥秘。《环球时报》记者在印度生活多年,确实发现印度人的生活与“圆”似乎有着一种不解之缘。

处世哲学:圆形解套机制

圆在印度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新德里 国际机场内的购物店多为圆形,记者好几次见到从店里出来的旅客辨不清方向,登机口在哪儿都找不到了。新德里最大的购物中心区“康诺特广场”,由外圈、中圈、内圈三个圆圈套起来构成,被形象地称为“大圆圈”。

中国 最常见的“十字”路口在印度常被圆形转盘所取代,以转盘为中心,各条道路发散开来。最典型的就是首都新德里市中心的标志建筑———印度门,围绕印度门的巨大圆形转盘有12条道路呈辐射状发散开来。记者刚来印度时,开车过这些路口转盘是最让人头疼的,如何在车流中切入,又应当如何切出,同时还要找对出路,简直是一大挑战。印度人对此却早已驾轻就熟,在这些转盘中,好像有一套“圆形”的潜规则在发挥着作用:不管遇到多么拥堵的情况,这些路口都是“堵而不死”的,司机们你挤一下,我让一让,不用交警指挥,拥堵就慢慢舒缓开来,令人叹为观止。

新德里的典型建筑之一国会大厦就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大楼,这里恐怕是印度发生“争吵”最多的地方了,各党派议员在这里唇枪舌剑,却同样“堵而不死”,最终都能够达成妥协。仔细想想,这和印度人在与人交往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圆形”解套机制有关,再多的头绪、再乱的结扣,印度人也能不慌不忙地慢慢找出解决之道。

印度人很少对别人的要求直接拒绝,不想答应的事情也总会找出一些婉拒的托词。这种性格中的圆滑经常能够避免尴尬,但有时也会让不了解印度的外国人造成误解。印度人经常给人时间观念不强的印象,记者最怕听印度人说“请等五分钟”,因为等待时间也许将是半小时、一小时甚或更长。不知这是否与印度的宗教文化以及自由浪漫、无始无终的圆形“轮回”观念有关。反正时间有的是,今天不行还有明天,此生不行还有来世。




历史宗教:循环往复如圆圈

印度国旗的中央就是一个蓝色的圆形法轮,国徽则是阿育王柱的圆形柱头。印度教认为,人的生命乃至整个世界都像是周而复始的圆,经历着诞生、发展、毁灭、再生……不断轮回。

当代人看来,印度的古代史简直是一笔糊涂账,马克思就曾经说过 “印度人没有历史”。印度古代有丰富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但史书奇少。印度人喜欢讲故事,提到历史,他们喜欢说:“从前有个国王……”,至于该国王的真实姓名、籍贯、生卒年月、在位时间等基本材料则无从知晓。唯一清楚的是,这位国王是某个大神的化身。而在另一个相隔千年的故事中,这位大神又轮回化身为另一个国王了。印度幸存数量极少的史书,几乎每一页都掺杂着这样大量的空想和传说,使人无法判断其究竟是真实历史还是神话故事。印度人自己记载的历史就如同一个个的圆圈,不断轮回,令人迷失其中,毫无头绪。这也就难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和古希腊的《 亚历山大 远征记》成为印度史学家研究本国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印度人最伟大的发明:“0”

发明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对世界做出的一大贡献,只是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传向全世界的,所以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印度人认为,所有数字中最重要的是“0”。“0”是一个圆圈,圆圈外表示“无”,即空;圆圈内则表示“有”,即万物孕育其中。在印度,“0”的哲学意义既是“没有”也是“全有”。因此,“0”的本义并不是今天所理解的单纯的“没有”,而是万物生长、扩展的起始点,是“有”与“无”的分界线。

来印度之前,记者心中一直疑惑,想当年面对圣雄甘地印度式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英国 殖民者怎么会束手无策、甘心撤离的呢?如今记者揣度当年英国人的感受,大概就像面对一个无解的“圆”吧,你永远无法进入其中真正地去了解它、融入它,哪怕你用再大的力量压迫它,其核心依然如此,这个“圆”即使缩小成一个“点”,它的内核还是不变的,随时可以再恢复成一个“圆”,就像经历一个轮回。所以,当年英国殖民者离开印度的时候,心中必是装满了无力的感觉和疑惑。

在今天的印度,巨富与赤贫、古典与现代、科技园与湿婆庙……一切看似矛盾却又和谐共存。“不可思议”的印度正如一个奇妙的圆,包容万物而虚怀若谷。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