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亚洲 >> 缅甸 >> 正文

缅甸印象 驴友的穿越之行

雷莉

媒体人,旅行足迹遍及 日本 ,印尼,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欧洲, 埃及 ,迪拜,尼泊尔, 缅甸 等国。虽然离驴友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先生是一位准驴友,由于工作都较为繁忙,还有很多旅行计划留待实现。

仰光 印象

上午八点多钟从 广州 起飞,于当地时间10点多钟抵达仰光国际机场。机场不大,但远比传说中的现代,钢和玻璃的材料散发出国际化的气息。但一走出机场,扑面而来的是一条日本淘汰二手车长龙———这就是缅甸的出租车,它是机场与城市连接的唯一交通工具,我们花了10美金,经过50分钟行驶,到达位于市中心的centre hotel。

到了酒店安顿好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大街上去闲逛。这个酒店临近仰光火车站,位于著名的昂山市场的斜对面,属于很中心很繁华的地带。一出酒店,马路旁的人行道上密密麻麻摆摊的,卖小吃,卖菜的,卖报纸的,卖杂货的,人头攒动,十分拥挤。正好遇到下雨打着伞几乎无法错身。雨水顺着雨棚滴进卖小吃的油锅里嗞嗞作响,路边和面的印度人也只好就着雨水飞快地忙碌着。

仰光的高楼及其稀少,房子都十分陈旧,很多墙壁上都长满了青苔。其中不少西式建筑,残留着当年殖民的痕迹。街道两旁的人行道已经不仅仅是用来通行的,而是人们一个巨大的公共活动空间,人们坐在小摊低矮的小板凳上吃东西,喝茶,聊天,即便是下着大雨,撑起雨棚,依然悠然自得,就像在自家院子里一样。

茵莱湖

水上世外桃源




仰光只是我们此行的一个交通驿站,接下来是去缅甸顶级旅游圣地———高原湖泊茵莱湖。从仰光北飞一个小时,降落在南掸邦的Heho机场,从Heho机场到茵莱湖有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路顺势而下,从高原地带,一直下到茵莱湖边的小镇———良瑞。必须坐船才能到达我们预定的湖里面的水上度假酒店。茵莱湖的小游船可以坐6-10人,外观窄窄长长的,有点像威尼斯的刚朵拉,但两头没那么翘,有机动的和划桨的。

我们在酒店前台的帮助下花了3000当地币租了一条小船,准备到酒店后面村庄去转悠转悠。小船绕过酒店,朝着后面的村庄驶去。离开宽阔的湖面,小船几乎是在密密的水草中穿行,好在高高翘起的船头不会被水草纠缠。不一会儿,前方沿着窄窄的水道两旁出现了两排站立在水面的草房,结构跟我们酒店的差不多,只是材料没那么整齐讲究,有竹席,有木板,有铁皮,显得要破旧很多。左前方有一个长约1公里的黑色木头栈道,栈道有2米宽左右,一直通向山脚的小村庄。小船在最靠近陆地的地方停下来,我们下船上了木栈道,朝山脚的村庄走去。村民淳朴善良,迎面遇到都笑脸问候,这里生活艰苦但平静安详。一座小学校和寺庙占据村子的中心,自然,它们也是全村最漂亮的建筑。

接近黄昏,我们沿着长长的木栈道往回走。一直走到栈道的端头,看到对面的一间水上房屋是一家小酒馆,廊上坐着一对西方人。正在张望的时候,一条小船从对面划过来,一个年轻的妇女招呼我们说那是她家的小餐馆,问我们是不是要去吃点什么。想想此时回酒店略嫌太早,我们想不如到她家的阳台上喝点什么,顺便观观风景。小船很快把我们接到了小餐馆,我们在二楼对着栈道的阳台上坐下。我们与店里的女老板攀谈起来,她告诉我们这个村庄叫Mine Thauk,村子一部分在山脚的陆地上,一部分在这水上,村里大概有1400多人,主要靠捕鱼、种番茄为生。然后她指着她家屋旁的一片水上田垅说那就是他们这里的番茄地。那片地是由在湖面筑起的一道道地垅组成的,每一条地垅有接近一米宽,露出水面四五十厘米高,地里的番茄已经长出一米多高,每一株都用小竹竿撑着,农民将小船划进地垅之间的水道,坐在船上打理着番茄。这就是传说中的浮岛种植法,水上居民的智慧和生存能力令人感叹。

临近傍晚,眼前的景象逐渐繁忙起来:栈道上一群一群的放学回家的学生,有的一边走还一边在木栈道上表演着足球带球技术;水上的船也多了起来,很多小船上坐满了不知从哪里收工回来的农民;还有很多妇女和十几岁的少女划着小船都聚集到栈道的下面,我们发现栈道下面有一个水管子绑在栈道的木桩上,那些小船是来取水的,每条船上都有几个大大的黄色塑料水壶,人们围聚在那里,一边排队等候,一边聊着天,还不时跟收工回来的农民招呼着。

水道系统纵横交叉,主道大约有20米宽,西边的晚霞映在水道上,闪着的金光亮,与水道两旁葱绿的水草相映成景。从西边的水上村落里,不断有小船划出来,一些穿着长长的筒裙十来岁的少女,立在船尾,用单脚娴熟地划着船桨,浑身摆动,身体的韵律与小船的行驶和谐一体,在晚霞中轻盈地流淌着,这种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在这些带着些许现代感的青春少女的演绎下,形成一道美妙动人的风景。

第二天一整天的湖上游览是茵莱湖的主要节目。小船带着我们穿过茫茫的湖面,穿过一片片芦苇荡,出现的是一个一个的水上村落。虽是水面,人们的生活也一应俱全。这里的水上集市据说每天会在不同的地方开放,从早上6点到10点,人们都赶到那里交易,购买生活用品,随着近年旅游的开放,也有密密麻麻的纪念品商店,不断地对着游人吆喝。还有很多传统的手工作坊散布在湖上的各个水上村落里,藕丝织工坊,手工制伞坊,银匠铺,铁匠铺等等。湖中仅有的一块较大的陆地用来修建佛塔,气势恢宏、金碧辉煌一点也不逊于陆地上其他地方。

茵莱湖不仅风光好,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生活群落,在这里,人们似乎更偏爱住在水上,演绎和享受一种与众不同的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古老的生活方式。

古都曼德勒

充满英式风情的眉苗小镇

我们来到久负盛名的古都曼德勒,这里华人较为集中聚集的城市,华人称之为佤城。曼德勒大而杂乱,汽车、摩托车、灰尘、热浪让人烦躁不安。

张先生的几个华人朋友异口同声地建议我们去一下离曼德勒不远的一个叫眉苗的地方,说那里是缅甸显贵的避暑圣地,曾是英国殖民地,还留下当年的很多英式建筑。

热情的张先生第二天一早就开车带着我们前往眉苗。出了城,我们一路沿着山路,朝着高原地带前进。一路上经过了一片片芭蕉林,咖啡林,还有大片大片柚木林。一个多小时后,开始出现庄园、别墅。

眉苗(maymyo)是这个地方殖民时期的叫法,后来被缅甸政府改为彬乌伦(pyin-oo-lwin)。眉苗地处曼德勒以东50公里海拔1100米的地方,与夏天会热死人的曼德勒相比,这是个像天堂一样的地方。这里大量保存了当年英国人修建的别墅,在这些别墅区,还留下一个当年修建的植物园,2001年扩建到1.6平方公里。院内有很大一个水池,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花卉,非常精美。

小镇的中心街道,有很多特色小店,英式小酒吧,教堂,以及缅甸的金塔错落排列,显得古典、静谧,充满生活气息。

在小镇上,有一排长长的红砖修建的平房,是英国人当年留下的小火车站。虽说车站至今还在运行,但售票窗口紧闭,也看不见一个工作人员,站台可以随便出入,站台外的铁轨几乎被野草掩盖。站台上有两家人躺在地上睡觉,我们问他们在等几点的火车,他们竟然回答说:不知道,但每天会有一班车,不知道几点会来。据介绍,这一趟火车是曼德勒开往腊戍的,过去公路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每天还会有几趟,现在坐的人越来越少,每天只剩一趟,火车也经常晚点。

眉苗就坐落在这样一个落后、封闭的地方,很多建筑品质优良,保存完好,一栋栋英式别墅、英式花园,满街的英式马车,整个格局就是一个纯英式的度假胜地,似乎到了一个充满贵族气息的英格兰。一个好的城市,环境和建筑应该直接书写记录她的历史,这个小镇就较为完整地记载了她的殖民历史。不管这些历史是什么色彩的都是值得记忆的,多层叠加的历史构成了这个小城的真正魅力。

实皆(Sagain)

依然辉煌的佛教修行圣地

曼德勒西南大约四十分钟车程的地方,有一个叫Sagain的地方,这里佛塔寺庙满山遍野,俨然一个佛国仙境,异常壮观。从曼德勒驱车,行驶在长长的伊诺瓦底江的江堤上,远远地望见宽阔的江面上并排两座铁桥———旧桥缺乏修缮,路面凹凸不平,为二次大战前英国殖民者所建,具有一定历史价值;新桥宽敞壮观,为近年中国援建,十分现代。跨越铁桥前就可看到前方山上有大小无数的金色佛塔耸立在山上,那个山就叫Sagain山,Sagain城里有很多遗迹,很多僧院和佛塔。在1315年和1760年这里曾两度成为王都,佛塔和僧院都是逐步修建起来的,现在是缅甸的佛教修行的中心地。

在Sagain城外有座小山,山上一共有150多座佛塔和僧院散落其中,到处可见和尚和尼姑,散步,沉思,化缘……“钟声佛号闻十里,路上行人半是僧”,是佛教进入了生活,也是生活融入了佛教。

我们的车子沿着很陡的盘山公路很快上到了顶峰的佛塔,这里视线开阔,远处可以看到曼德勒,山脚下四周,一片葱茏的绿色中,点缀着无数金灿灿、形态各异的佛塔,气势磅礴,充满了神秘和神圣。

蒲甘

神秘沧桑的佛塔




从曼德勒坐小飞机飞行半个小时左右,我们来到此行最后的目的地蒲甘。蒲甘城其实是一座佛塔之城,或者说是一个佛塔的博物馆,与实皆(Sagain)充满生气完全不同。因蒲甘的中心老蒲甘基本没有什么商业设施,因此我们住在离老蒲甘5公里外的娘乌镇(Nyang oo)。

蒲甘是缅甸的文化圣地,位于伊诺瓦底江的中游,在方圆25公里的地方留下了四千多座佛塔,据说在此随手一指就会指向一座佛塔,这些佛塔大多为11-13世纪蒲甘王朝鼎盛时期所建,当时景象更为鼎盛,共有佛塔13000余座。

一大早,我们在酒店门口花了15000当地币租了一辆马车,开始了一天的走马观塔的旅程。蒲甘位于伊诺瓦底江的冲击平原上,留下遍地黄沙,虽说位于江边,但土壤显得有些干燥。植物并不十分茂盛,原野上只有一些高高的棕榈树和一丛一丛的灌木林。因土地几乎全用来供奉佛塔,所以没有工业,没有农业,大片荒原。天气十分晴好,头顶着蓝天白云烈日,我们的马车行走在茫茫的荒原上,穿行在林立的古塔之中。一路上除了偶尔能碰到几个游客外,几乎看不到人烟,感觉这里佛塔要比人还多。

蒲甘的佛塔与缅甸其他地方的风格不太一样,多为红砖砌筑,红砖表面有些地方用砂石混合材料雕刻得十分精美,很多地方有些斑驳了。还有一些佛塔里面用红砖砌筑,外表涂着厚厚的白色灰石材料,有的地方露出了里面的红砖。每座佛塔都有着造型精美、形态各异的尖尖的塔顶。原本和白色的佛塔,在经年累月的洗礼中,变得红黑、灰白黑相间,透着古老沧桑和厚重。每座佛塔中都供奉着佛像,大都原本金碧辉煌,由于时间久远,有些斑驳脱落。

一路上,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佛塔已经倒塌,即便如此,仍然保持着自然倒塌的原貌,没有人修复,更没有人把废弃的红砖搬走。

傍晚时分,我们登上目前唯一允许攀爬的佛塔———shwe sandw paya。这座佛塔有5层,下面二层是,上面三层为白色,这座塔是1057年修建,迄今将近1000年的历史,据说里面收集的是释迦牟尼的头发。

我们开始登塔的时候,天空下着太阳雨,一道弯弯的彩虹出现在塔的东南方。我们兴奋地登上顶层的台阶,放眼四周,全部是无边的茫茫塔林,令人震撼!一瞬间,我们彻底领略到“万千佛塔烟雨中”的境界,也为"亚洲最美的日落"所陶醉。远方的塔林在晚霞和一片片云层的掩映中,阴阳错落,苍苍茫茫,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空灵的世界,让人似乎感觉到了佛的真实存在。此时佛塔上的窄窄的台阶上爬满了人,但没有人嬉笑喧哗,生怕打破了四周的静谧,“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后记】:今天的缅甸的发展水平差不多相当于中国上世纪70年代,正是抱着回到童年的梦想而产生去缅甸的冲动。行走在缅甸的大地上,并未让我感觉回到了童年,而是一种复杂的拼贴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传统与现代,军政府统治与民主开放,贫穷与富裕,古老浓厚的宗教氛围与清贫的日常生活,这一切给人以一种穿越昨天和今天,穿越纯粹的精神和凡俗的冲击。

从蒲甘到仰光500多公里的路上,没有一个像样的城镇,连人口聚集较多的村落都十分稀少,更没有中国随处可见的开发区、工业区,一个工厂都看不到,很多地方都荒芜着,完全一幅前工业化时期的农耕图画。但是一到仰光郊外就开始堵车,这里手机也很普及,着装也较时尚,到处可见昂山素季及其贵宾的全国民盟的宣传画。缅甸开始开放了,缅甸人逐步听到了外面的声音,看到了外面的生活,启动了现代化的转向。不知缅甸会走向何处,但我们希望的是它能保持美好的虔诚与善良,希望这片亚洲最后的净土能够长存下去。

佛塔,田园,淳朴,神秘,平和,缅甸是一个让你会一去再去的地方。

【游侠攻略】

1、签证:缅甸个人旅游签证一般8天左右可出签,找旅行社代理费用为400元。

2、交通:广州直飞仰光,到当地后城市交通基本靠出租车;仰光到茵莱湖乘飞机前往,1小时后到达掸邦Heho机场,它是我见过的最迷你的机场,飞机一停稳,地面工作人员推着一辆四轮平板拖车过来接运托运行李,十分有趣;进茵莱湖的船有国营和私营的,国营价格会高出很多,包私营船游览一整天,约25000当地币(约30美金);从曼德勒到蒲甘,坐小飞机飞行行程半个小时左右。蒲甘城没有什么旅游设施,在酒店门口租一辆马车,费用15000当地币,可以使用一整天。

3、住宿:当地每个景点都有旅行服务社,可代订酒店,机票,火车票,汽车票,找当地的旅行服务公司预订,普遍比自己订便宜。很多条件不错的guest house (家庭旅馆)每晚只需10-30美金,多住几天还可以跟店主还个价。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