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山鄉頭份村有棵千年以上的老茄苳樹,枝葉扶疏,幅地廣大,村民俗稱為『大樹公』,這棵老茄苳樹高達十餘公尺,民眾以紅布繞圈並於樹根處供奉神位香煙繚繞,成為當地民眾的民間信仰。
於 1990 年強度颱風艾瑞西過境台灣,老茄苳樹耐不住風雨摧折,攔腰斷裂,但是老樹有靈,它折倒的方向避開了民房屋舍,保祐了村民的安全。村民也將合抱粗壯的樹頭鋸下,擺在廟前廣場,當作永久的懷念。老茄苳樹樹底下,相傳是台灣傳統歌仔戲的發源地。
宜蘭民風淳樸,錦歌簇簇,綠水青山,正是戲曲發軔的搖籃。清末民初,名為歐來助者,於農暇之餘,糾集村民,以閒散的心情用七字調四句,聯唱出傳統戲劇,劇目大多為山伯英台、呂蒙正、陳三五娘等角色單純、做工細膩的戲作,穿著方面,都以時代潮流為尚,道具自然,表現純真,謂之『落地掃』,也叫做『醜扮歌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