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初三又称“扎蛇眼”,流行于各民族中,民间认为蛇的生活习性是:“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钻土。”每年九月九重阳节后,蛇进入冬眠,次年惊蛰开始复苏,农历三月三出洞,人们便有三月三开始防蛇的习俗。
此俗源于传说。古时,有两条毒蛇精,常出来害人。玉皇大帝得知后,于三月三日派神仙下凡斩蛇精,蛇精躲在磨眼里,神仙顺手拿起一糯米粑粑塞住磨眼,将蛇精堵住。妇人尤重此俗,民谚云“三月不吃粑,蛇蛟妇人家。”
土家族民间沿袭此俗有二:1、家家扯嫩蒿叶拌糯米做粑粑吃,故谚语云“三月三,做起粑粑扎蛇眼。”2、在头年腊月,打糍粑时,家家户户打茶盘大的特型糍粑,浸于缸中,等到三月三时烤着吃。其意是开春入夏山区常有毒蛇出没,咬伤人畜。所以用特型糍粑将蛇孔堵住,不让蛇溜出伤人,使村寨人一年中出入劳作,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