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东北方向,距市中心天安门广场25.35千米,是我国地理位置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的大型国际航空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不但是中国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而且是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辐射中心。 中国民用航空局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2日正式投入使用。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及客货运量的不断增长,首都机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施工。1980年1月1日,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一号航站楼及停机坪、楼前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一号航站楼按照每日起降飞机60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1500人次进行设计。扩建完成后,首都机场飞行区域设施达到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4E标准。 随着通往首都北京的国际航线数量和国际航班的密度稳步提高,1995年10月-1999年11月期间,首都机场对航站区又一次进行了扩建。1999年11月1日,建筑面积达33.6万平方米,使用现代化技术设备装备起来的二号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超过2650万人次的旅客,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可达9210人次。 由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优越的地理位置,齐全优质的服务设施,吸引了66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首都机场运营,其中有11家国内航空公司,55家国际航空公司。国内通航城市88个,国际通航城市69个城市,每周有5000多个定期航班从这里飞往祖国和世界各地。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于自身首都和门户机场的定位,积极对今后的战略发展进行评估,并制订了首都机场中长期发展战略。根据发展战略要求,首都机场将依托在亚太地区所处的优越位置,确立首都机场的中枢机场战略地位,通过与基地航空公司的合作,建立安全、高效、快捷的枢纽机场管理能力,提升首都机场在亚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首都机场将积极推行扩张战略,通过战略联盟、管理输出和投资参与国内机场的拓展,巩固首都机场在国内机场的领先地位,建立国内最大的机场网络,进一步增加公司价值和股东回报。2004年3月,首都机场的扩建计划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准。根据计划,扩建后的机场将拥有三条平行跑道,东西两个航站区,可满足每年6000万旅客吞吐量,50万航班起降架次,180万吨货邮吞吐量的需求。完成扩建后的首都机场将为北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中国民用航空业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