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情:
1、宣化古城 宣化是北京西北的一座古代军事重镇。宣化城现存城墙建于明代二十七年,正统五年包砌砖石。城墙宽四丈五尺,顶宽一丈七尺,高二丈八尺(旧制一丈约等于3.4米)。现保存下近10公里的城墙。宣化古城内有三座有名的城楼:镇朔楼、清远楼、拱极楼。镇朔楼是老城中心的钟鼓楼,面宽五间,重檐二层歇山顶,整个色调以青绿色为主,门窗黑色,梁柱淡施薄彩,非常古朴雅致,保持着简洁凝重的明代风格。
门票:清远楼5元 镇朔楼5元
2、大召寺: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南部,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寺院。据载,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在兴建美岱召后不久,便决定另建第二座城寺,在明朝宫廷的支持下,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正式动工兴建。新建的城寺将城与寺分开,寺在城南的路西,第二年即告落成,城在又一年以后才告竣工。明廷赐寺名为弘慈寺,即现在的大召寺,城名为归化城,即呼和浩特市旧城。大召建成,由于召中供奉银制释迦牟尼像,所以当时也称为银佛寺。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僧格杜棱汗邀请达赖三世来呼和浩特。达赖三世在土默特部盛大的欢迎仪式中,自鄂尔多斯进入呼和浩特,主持了弘慈寺银佛的“开光”法会。从此大召在当时漠南蒙古成为有名的寺院,也是呼和浩特最大的寺院。
门票:10元 0471-5973154
3、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冲积平原上。墓身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矗立在一片平畴中,更显其巍峨高耸,姿态雄伟。远望陵墓呈青黛色,唐朝诗人杜甫到此游览时,曾留下过“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诗句。据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代相传称为“青冢”;还有一种说法,蒙语称“特本儿乌尔虎”,古时称“青冢”。因此“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门票:23元 0471-5150203
4、五当召:五当召位于包头西北阴山深处的五当沟,距包头70公里,是内蒙古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 的纯藏式喇嘛寺庙。五当召有蒙、汉、藏三种名称。五当,蒙语意为“柳树”,因召 前峡谷柳树繁茂而得名;藏名“巴达格尔”,意为“白莲花”;汉名 “广觉寺”,系清乾隆21年(公元1756年)由乾隆皇帝亲赐。五当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以西藏扎什伦布寺为蓝本,经乾隆,嘉 庆,光绪年间多次维修,扩建,遂成今日规模。寺庙被群山环抱,山 上苍松翠柳,郁郁葱葱,寺前小溪清澈, 流水涓涓。整个寺院依山势 建造,规模宏大,殿堂仓舍2538间,占有地约20万平方米,鼎 盛时有喇嘛1200多人。所有建筑均采用藏式结构:平顶,直墙,小窗,白色,整个寺院山巅松 柏辉映,显得十分精美壮观。
门票:25元 0472-8711511
5、响沙湾:响沙湾也叫银肯响沙(“银肯”为蒙古语,意为“永久”),居中国响沙之首,堪称响沙之王。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库布齐沙漠中,距内蒙古包头市30公里。响沙湾旅游景区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首批国线旅游景点”之一、中国AAAA级风景区。响沙湾是一个弯形沙坡,背依苍茫大漠,面临大川,高度近百米,沙坡斜度为45度,宽度400多米。天晴无雨、沙子干燥时,人从沙丘的顶部往下滑,沙子会发出飞机轰鸣般嗡嗡声。
电话:0477-3963366
旅游中心电话:0477-3963399 传真:0477-3963355
办公室:0477-3980996 传真:0477-8349291
门票:25元
6、黑城:黑城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河下游的东方,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高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达兰库波东南约20公里处。黑城是北方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国的古都,党项语叫“亦集乃”。额济纳是“亦集乃”的变音。黑城为长方形,周长约1公里。东西两墙中部开设城门,并筑有瓮城,现在城墙仍高耸地表,高达10米。城内的街道和墙壁及整齐排列的木头檐柱从流沙中露出。城外西南方,有一座蒙古包顶、壁龛样式的礼拜堂仍完整地矗立于荒野。黑城外围有一片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的地域,被当地牧民称为“幽隐神秘的黑沙包”。据说,在重叠的沙包下埋藏着一个古屯田区和田舍。沙包连绵,神秘莫测,连最有经验的牧民深入其中也有迷路的危险。据推断,额尔古拉是汉代、西夏、元代的主要屯田区和居民区,由于沙化,有些房舍深埋沙下。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于1963年曾经从沙窝中清理发掘出一座庙宇,发现了一些色彩斑斓、姿态优美的元代佛像。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曾发戌甲卒18万,在张掖、酒泉至居延一带戍守屯田,因而出现了人口众多、商贾发达的城市。民间传说黑城由一位黑将军(名哈日巴特尔)驻守。
门票:12元
7、甲渠候宫遗址群: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的境内。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曾对遗址作过考古调查,发现了10000多枚汉简。1972~1976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又对遗址作了复查,并发掘了破城子甲渠候宫遗址、甲渠第四燧遗址和肩水金关遗址,新获汉简20000余枚,这三处是三个不同类型的烽燧遗址,通过这次的发掘,对汉代烽燧建筑的形制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门票:15元
8、成吉思汗陵: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15世纪中叶,守护成吉思汗陵的蒙古鄂尔多斯部落进入“河套”,成吉思汗的陵寝——“八白室”也随之迁来。17世纪初,八白室供奉在今达拉特旗王爱召。清顺治六年(1649),又将八白室移至今伊金霍洛旗,从此,成吉思汗的灵柩就长期供奉在甘德尔山岗。 成陵周边自然环境优美,一派草原风光,把金碧辉煌的成陵大殿衬托得更加壮美,而一年数次的成吉思汗祭奠承载着千百年来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拜谒。
门票:25元 0477-8961127
9、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 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左路出大同城走109国道到云冈镇。
电话:0352-3026230
门票:50元
沿途住宿:
住 宿:呼市、大同、包头住宿条件不错,其余住宿条件一般,条件不太好。
呼和浩特内蒙古饭店:乌兰察布西路 0471-6964233
呼和浩特宾馆:迎宾北路 0471-6962200
内蒙古伊泰大酒店:呼和浩特新城区东影南路 0471-4933388
昭君大酒店:呼和浩特新华大街53号 0471-6962211
草原明珠大酒店:呼和浩特新城北街 0471-6608800
包头宾馆:包头钢铁大街33号 0472-5156655
天外天大酒店:包头呼得木林大街50号 0472-3137766
青山宾馆:包头青山区 0472-3331199
餐 饮:浓郁塞外内蒙风味;
风味美食:
烤全羊, 炖全羊, 烤羊腿, 手扒肉, 炸羊尾, 烧牛鞭, 成吉思汗铁板烧, 金钱驴冲, 改刀肉, 奶茶, 羊肉烧麦, 燕麦片,马奶酒,白食(以奶为原料加工的各种奶制品,奶油,奶酪,白油,奶皮,奶粉,炼乳等)。
成吉思汗铁板烧 :
一种烤肉方法。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善食此品,在率兵驰骋天下时传至中亚、南俄,风靡世界。在日本等国家民间迄今仍很流行。所以,称之为成吉思汗铁板烧。铁板烤肉制作独特食法别致,烤具方便携带,很适应饭店经营和旅行、野游外餐。选料以羊肉为佳,其次可用牛、猪、鸡、鱼、虾肉,切成适度薄片调制后由食者在铁板上烤熟,蘸已备芝麻酱辣椒、芥菜、葱、姜末、蒜泥、卤虾油等调配的佐料汁食用。肉味鲜香可口,别具一格。
羊背子:
蒙古族人民最喜欢、最名贵的佳肴。只有在祭祀、婚嫁喜事、老人过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可见到。所谓羊背子,是把全羊卸成七大件,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铜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放羊背上,似羊的爬卧姿势上桌。吃时每人先用蒙古刀从羊尾巴上拉下一条先吃掉,而后就可各取所需。席间还有配菜、奶食品和马奶酒等。
奶豆腐:
内蒙古牧民家中的常见奶点。奶豆腐色泽乳白,酸香浓郁。可冷冻存放,亦可晾干久存食用。
奶茶:
蒙古民族传统热饮料。由砖茶、鲜奶煮制而成。喝时通常加少许盐,可以终日饮用,还可以加黄油、泡炒米和奶食品食用。有暖胃、解渴、充饥、助消化的功用。
奶酪:
俗称酪蛋子。将分离出白酥油的酸奶,经微火煮熬后,装入布袋,挤出酸水,成碎块状晾干即为酪蛋子。酪蛋子质硬味酸,是奶制品中最普通的食品,为蒙古民族所喜爱。
德兴源烧麦:
该食品历史悠久。选用锡林郭勒草原鲜羊肉做馅,优质河套面粉做皮精制而成,上屉蒸熟即可。成品呈石榴状,可做宴席中的点心,又是民间美餐。德兴源烧麦以皮薄、馅嫩、味香、形美著称,在呼和浩特市烧麦经营中独占鳌头。
奶皮子:
把羊、牛鲜乳倒入锅中慢火微煮,俟其表面凝结一层腊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制作方法与制作腐竹相似。属鲜奶中的精华。味纯香,营养丰富。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为招待贵宾的佳品。
哈达饼:
内蒙古传统名点。相传匈奴东胡人活跃于现在的赤峰市西拉木伦河一带时即用此食品,至今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广泛流传,一般饭馆普遍经营。哈达饼是选用富强粉、奶油、白糖、桂花、桃仁等烹制而成。此饼层次分明,奶香浓郁,酥松甜美。
刀切酥:
内蒙古风味点心。以面粉、饴糖、糖粉制作而成。成品色褐红、味香甜、质酥脆,宜做高、中档宴席的点心,一般多在大、中型酒店经营,民间也有烤制食用的。
特色购物:
鹿茸,发菜,沙棘汁,蒙古刀,蒙古地毯,鄂尔多斯羊绒衫
蒙古刀:
是牧民随身携带的生产、生活工具,也是男子佩带的一种装饰品。从前的蒙古刀比现在复杂、实用而漂亮,鞘中有孔,可插象牙或驼骨筷子。鞘上有环,环上缀有丝线带子。丝线带子一头有环,可以挂在胯上;一头编有蝴蝶结,下面是穗子;一头有勃勒。勃勒是一种银子打的圆形饰件,上面有花纹,中间嵌有珊瑚大珠。蒙古刀刀身用优质钢打制,刀柄刀鞘有钢制、银制、木制、牛角制、骨头制多种,表面有精美花纹,有的还填烧珐琅、镶嵌宝石,并配有兽骨或象牙筷子和红缨穗,是蒙古人赠送尊贵朋友最珍贵的礼品。
鼻烟壶:
是民族用品艺术精品。过去蒙古族有吸鼻烟的习俗,蒙古王公贵族的鼻烟壶极为考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内蒙古制做的白银烧蓝、镶石鼻烟壶,造型古朴,做工精巧,色彩绚丽,嵌有珊瑚、松石等玉石,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