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从昭君墓回来吃了烤羊腿,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住:-
景点:昭君墓,门票65元/人。
典故: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的八景之一。
备注:呼和浩特最适合的旅游季节是5月到10月,长途旅行的朋友可以选在这几个月过来。
描述:周末朋友来找我玩,说想去昭君墓看看,我笑他是为美女而去,但还是欣然陪他前往。 当我们来到昭君墓外面的停车场时才发现,这里并不是荒凉的墓冢,俨然已经建设为一个颇具规模的博物馆了。由大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柱碑亭,在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碑上雕刻着董必武的一首七绝诗。再往前不远是一座石亭,亭子里有一尊昭君的汉白玉石像,仔细观看确实是个美人,自古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说,其中这落雁指的就是王昭君,据说昭君出塞途中,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竟忘记飞翔,从空中掉落下来,故昭君有“落雁”之容,传说虽不能尽信,但王昭君的样貌和气魄确实称得上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穿过刻着“青冢”的是牌坊,可以看见一座昭君和呼韩邪单于骑在马上的铜像,那英姿飒爽的样子更显得昭君格外美丽了。绕过铜像就来到了青冢的下方,墓顶中央建有一座碑亭,碑南面是昭君刻像,北面刻“大德”二字。从墓顶向北望去,可以远眺呼和浩特市容全景;向南极目远望,则是连绵起伏的阴山山脉。俯视下方,昭君博物院尽收眼底。在青冢的东侧,有一处建筑群落,是仿照昭君故乡的江南风格而建的,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一下江南气息,这里也出售一些纪念品。在坟冢的西侧有两座类似于蒙古包的建筑,这里有昭君出塞、民族团结等蒙古风情的大型文艺表演。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王昭君的历史功绩总是褒贬不一,有神话她的,也有人说她是因为常年不受宠想嫁于匈奴远走高飞,但我觉得无论当时是那种情况,昭君为历史做出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