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台湾攻略台湾自助指南正文

花莲饮食攻略

  花莲是阿美族的院线,山产也才之城花莲饮食的一大特色;郊野变身的过猫,秋葵,山苏,藤心,韶和草,山苦瓜,半天笋(槟榔心),都输花莲人津津有味的盘中菜肴,其中藤心排骨,炒山苏是最受欢迎的菜色。 从客家稞,南华面到闽式小吃,再到粗犷不羁的阿美野菜,鲜腴丰美的龙虾鱼贝,吃在花莲,不仅可尝到好口味,也吃出当地的文化与历史。

  传统阿美族人以小米、芋头等谷物及根茎作物为主食,佐食则包含了野菜及鱼肉,野菜的采集尤其广泛,举凡山苏、过猫、山茼蒿、龙葵、刺苋、林投、树豆、藤心等,都是阿美族人的佳肴,族人也常自称为“吃草的民族”。台湾原住民传统的烹调技术都较为简单,阿美族也不例外,除了生食外,多半以水煮及火烤食用,其中有一种“石煮法”相当特殊,是从前阿美族人出外野餐的拿手绝活。而采集或收成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当场吃不完的,就用日晒、薰烧或淹渍等方法加以储藏。另外,小米等谷类则可酿成酒,供祭典等特殊场合饮用。随着时代变迁,阿美族已普遍接受以稻米为主食,但嗜食野菜的风尚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广被其他族群接受。炒山苏、藤心排骨、过猫、山苦瓜、面包果、槟榔心等,早已成为许多大饭店、小餐馆里的必备菜,花莲市的各大饭店,也常季节性推出原住民美食活动;只是多半采取台式、客式的料理方式,口味较重,也较迎合现代人,却往往把野菜天生的芳香一并压抑。阿美族传统的料理方式,精致程度虽不及,却更能彰显食物的原味。

  石头火锅:石头火锅作法简单原始,举凡食材、容器、饮具、汤勺都就地取材。族人从前出外狩猎、工作时,只要带上一包盐巴,利用简单的用料,就能煮出一锅美味,充分展现出其生活智慧。首先以槟榔叶鞘折成“锅具”,盛满水后将鱼虾、野菜和盐巴一齐投入,一旁则以炭烤石,待石头受热烧成白色时,便将之夹至容器。不久,石头把水烧滚,便成一锅香喷热腾的鱼汤。

  杜仑:杜仑亦被称为阿美麻糬。作法是,先将小米煮成小米饭,再放入臼中不断捣。由于富含粘性,小米饭很快会凝结成块状,成为又粘又韧的杜仑。除小米外,如今亦有以红糯米、白糯米制作的杜仑。花莲另一项特产是改良自“杜仑”的粟米糬,或称阿美麻糬。真正的杜仑是不加任何馅料的,现今粟米糬则发展出红豆、绿豆、绿茶、蜂蜜等多种口味;除小米外,亦有用红糯米制作的。宗泰食品馆所售阿美麻糬,采取企业化的经营,目前已成立多家连锁门市,吉安乡南滨路的总店里,超大的卖场陈列着众多口味的花莲薯、花莲芋、阿美麻糬。馆方还特别成立了“麻糬形象馆”,让游客隔着玻璃窗,参观工厂生产过程,并以文字说明产品特色。此外,并展有原住民各族的文物及图文介绍。

  阿里碰碰:阿里碰碰是南势这个地方阿美族人特有的食物,与粽子有些类似,亦可称为阿美饭包。阿美人利用海滨常见的林投,先将其叶子摘下,削除边刺,再以四片叶编织成袋状,塞入生糯米水煮或干蒸。由于有林投叶的薰陶,食用起来别具一股芳香。

  希捞(腌肉):阿美族人称腌肉为“希捞”,不论鱼肉、鱼卵、兽肉及动物肉脏,吃不完便加以腌制保存。制作时先在肉上敷抹盐巴,并加以搓揉,几天后置入陶罐中,并倒入一些小米酒,封存一个月便可取出食用。据说,腐烂生蛆者为希捞的上品。

  河豚:河豚多栖息在礁岩地带,肠中有时会囤积毒性物质,因此台湾民众鲜少尝试。然而居住东海岸的阿美族人却有吃河豚的传统,他们经验老到,能捕捞到短刺的无毒河豚。作法是先用火烤,再拔壳去肠下锅煮汤,由于肉质细嫩,向来是老人们的盘中佳肴。花莲市著名的“天下第一家河豚专卖店”,提供从生吃、烧酒等日式口味,到三杯、凉拌、清蒸、糖醋、炒肝、油炸等汉式作法,配上阿美族的稻香酒加金线莲茶混合调酒,醺然中让人体验阿美族美食的粗犷风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