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台湾攻略台湾游记攻略正文

台湾矮灵祭:基于对矮灵忏悔的神圣活动

台湾矮灵祭。

 

台湾矮灵祭:基于对矮灵忏悔的神圣活动

时间:农历十月十五日左右

又称“二年祭”、“达爱祭”,源于古神话。后来随着历史发展,矮灵祭成为该族最盛大的祭典活动。为迁就族人分居的现实,现在已分作两地举行。

●民俗特色

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显示,矮灵祭的仪式主要有娱灵、迎灵、送灵,共六天,除娱灵这一段可供外人参观外,迎灵、送灵是不容许外族参加的。

会 灵当夜各地族人穿着传统服饰,在舞帽巡行引导下,和着佩铃及祭歌起舞;隔日的娱灵之夜,歌舞达到最高潮,祭场上月光旗与星姑旗在舞圈内外不停晃动,是该族 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祭典。赛夏族人对于祭典的分工非常清楚。如祈雨祭由潘姓主持。祈晴祭由夏与蟹姓主持。镇风祭由风姓长老主持,敌首祭由豆姓长老主持。

矮灵祭基于对矮灵忏悔,所以是神圣的,主要都是简单的踏步与音乐。相当强调整体性,所以即使彻夜祭典也都维持漩涡状的队形。赛夏歌曲在平常日上是不可随口而唱的,在平日唱对赛夏族人来说是一种禁忌,所以参加的游客要注意恪守当地习俗。

●攻略

1、火车:于竹南火车站下至火车站前,转搭乘苗栗客运往南庄的班车至南庄站下车,再转搭接驳专车(祭典期间)上山。

2、国道客运:至竹南站下车,至火车站前,转搭乘苗栗客运往南庄的班车至南庄站下车,再转搭接驳专车(祭典期间)上山。


附:台湾传统的民间重要节庆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俗称“开正”,乃岁首之日。古代相传,以12种动物配合60甲子纪年,开正为亥终子初时分,家主陈列香案贡品,参拜天地及祭祖,开启正门,俗称“开财门”,燃放爆竹,意为除旧布新,再行“贺正”,由幼辈向长辈拜贺,俗称“拜年”,由家主分赠岁钱,俗称“压岁钱”,礼毕全家共进早餐,老幼全穿新的衣服,走向吉方,曰“出行”。并带香烛礼品,到庙宇进香,企求平安康乐。

 春节前夕称为除夕,民间也极重视。全家团聚共享佳肴美酒,有长夜不眠习惯,称为“守岁”。同时,还有张贴春联、饮春酒、迎春接福等习俗。 

(二)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灯节,俗称“元霄节”,俚语说:“十三点灯起,十五上元冥”。灯节的前几日称“放灯”,最后一日称“谢灯”,又称“三花灯”。此日家家悬灯结彩,竞放花火,并贡奉元宵水果,设置香案,举家朝拜。夜间举行灯会,龙狮齐舞,实在热闹。近30余年来,台湾各地多在寺庙中举办花灯展览,灯型制作,争奇斗妍,更有电动花灯,人物栩栩如生,尤为好看。

 (三)清明 

 古代称清明节为“寒食”。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代(公元前650年),为纪念晋文公时功臣介子推三月五日被烧死而定。是日,民间思念子推,因子推死于火,不忍举火,冷食一月,后渐减为三日。至今冬至后105日,预作干粉为冷食,谓之禁火,因定寒食日为清明节。清明扫墓习俗流传甚久。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以纪念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又称“诗人节”,起源于公元前229年5月5日为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而故招魂。民间于正午时分奉供粽子醴酒祭祀祖先,用艾草、蒲菖插置门首,或煮水沐身谓可避邪驱暑,并在河滨举行龙舟竞渡,风雅之士雇舟放棹中流,吟诗饮酒,观赏龙舟,俗曰“游江”,以此悼念屈原。

 (五)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家家在庭院奉贡水果,月饼,对空朝拜,俗称“拜月娘”。祭毕全家分食月饼,赏月纳凉。各戏院也应景演出“嫦娥奔月”等戏剧。风雅之士会聚一堂,猜迷射虎,谈艺敲诗,饮酒取乐,名为“赏月会”。亲友邻里以月饼相赠,谓之送“送节礼”。

中秋称为秋节,以其当三秋之中,故得中秋之名。中秋之名自周朝开始,中秋玩月,起于唐代,而食饼赏月,则始于宋朝。

 (六)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有吃糕、饮酒,登高、赏菊之风俗。1966年,台湾当局公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老人节”。

标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