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里写:“在古代,青山严格地存在,当绿水醉倒在他的脚下,我们只不过抱一抱拳,彼此就知道后会有期。”青山绿水这样的古风是否依然存在?车子临渊而奔,脚下是雨季涨涌的金沙江,从红尘滚滚的丽江前往尚未可知的泸沽湖。
满山金菊你最美
从丽江到宁蒗县城,6小时的盘山路,颇为磨人。好在一路上我们的导游,摩梭姑娘卓玛,嘴勤人伶俐,唱起摩梭情歌预热:“小阿哥,小阿哥,有缘千里来相会,河水湖水都是水,冷水烧茶慢慢热。情妹妹,情妹妹,满山金菊你最美,你像明月当空照,我像星星紧相随。”
自从泸沽湖旅游开发以来,卓玛日日面对游客的好奇心。摩梭人走婚,其实并非随性。摩梭少女成年之后,自己拥有一间花房,遇到情投意合的阿夏(摩梭语:情人),便可以开始走婚。男女双方一生可以结交多个阿夏,但必须是一对一的状态。合则相处,不合也一别两宽,各自欢喜。生下孩子,归属女方抚养。一切聚散,皆以感情为基础,无关钱财。这种婚姻模式自然也让世界性的难题——婆媳矛盾迎刃而解,更不会滋生可怕的丈母娘文化。近两年,外来者与摩梭族的姑娘和小伙子生出情愫的故事也有很多,大家一路兴致勃勃地八卦和探讨着。
泸沽湖边是天堂
问和答之间,车程显得不那么漫长,泸沽湖到了。湖面如镜,寒鸭一对对,窄窄的猪槽船更是点缀了泸沽湖的秋风芦花。湖面上漂浮着一种白色的花朵,我们戏谑地称其为水性“阳”花,美得很妖孽。茎叶纠结在水下,宛如海妖的长发,花朵向阳而开,一到晚上,花朵则自动闭合。
围湖一圈,都是湖景好view,客栈多也围湖而建。小水洛村边,随便挑选一家,入住二楼,就能面朝湖水,卧听涛声。我们的客栈门口即是一条延伸到水里的木栈道,清晨傍晚,无数的发烧友蹲点于此,拍完夕阳落日,再等日出彩霞。
晚上的泸沽湖依旧热闹,吃了肉,喝了酒,依然不尽兴。买一兜啤酒,坐在泸沽湖边,大声唱首歌,对着湖边喊一嗓子,给远方的朋友打个电话。约翰·列侬说:“当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生活实际上已离我们远去。”从钢筋水泥森林里狼狈爬出来的我们,对着一面清冽的湖水,终于暂时远离了循规蹈矩,纵酒狂歌。
狮子山下转山节
每年农历七月廿五的转山节,是朝拜格姆女神山的日子,也是摩梭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摩梭人对格姆山的崇敬,是因山上的云来雾往直接影响泸沽湖地区的农耕,所以摩梭人才把白露节令前后丰收在即的日子,定为崇敬山水的节日。
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整个永宁坝还沐浴在震雾中,村子里已欢闹起来。摩托车、小皮卡,都人声鼎沸地从四街八村里汇拢狮子山下,白色的帐篷一顶顶像小蘑菇一样开满山间,姑娘们都穿着雪白的百褶裙,耳环叮当作响,上衣上绣了金线银线或者珠片,阳光照过来,能亮瞎眼。而小伙子套上马靴,带着卷边帽,个顶个的帅。无论男女都扎着腰带,看上去英姿勃发。摩梭人,无论男女几乎都身材修长,鼻梁高挺,当所有的红男绿女汇拢在狮子山下草坝上时,衬着绿松白云,实在太养眼了。
阿哈吧啦玛达咪
念过长长的经文,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欢快的长笛声如小鸟般在草原的空气里上下翻飞,带着童话里的魔力。年轻的小伙姑娘,手挽手转着圈子跳起舞来,姑娘们的百褶裙像一片片白云,一阵阵响亮“阿哈吧啦”和“玛达咪”的歌唱声在山谷中久久回荡。这也是乡村生活里难得的一个社交场合,据说,谁若对谁有意,轻轻抠三下对方手心,对方若有意回应,也回抠三下,便算是定下情意。不知曲终人散时,会有几对牵手而行呢?
中午时分,人们到女神庙烧过香,挂上了经幡,转山三圈完毕之后。就以家族为单位,在草坪上燃起松枝,生火做饭。摩梭人以母系氏族为单位生活,因此,每个家庭几乎都浩浩荡荡十几口人,从三代同堂到五代同堂的都大有人在。生火劈柴,倒酥油茶,烤猪肉,掰玉米,大家如平时在家里在火塘边那般默契合作,我们跟着阿七妈妈一家野炊烧烤,十几分钟之后,热气腾腾的食物源源不断地被传送到草地的桌布上。捧着又咸又香的酥油茶,吃着油汪汪的猪膘肉,土豆烤得香糯,捧在手里发烫,还带着焦火气,有一种久违的春游的感觉。
TIPS
●紧邻湖边的湖思国际青年旅舍,推荐给同样喜欢安静的朋友们。旅舍一楼是洒吧,是可以结交朋友的地方。二楼有个书吧,一间全是藤椅的房间,有很多书和中外文杂志。房间外还有个大大的阳台,可以在温暖的阳光下看书,边补钙边养心。
●许多客栈都有租车业务,三三两两的背包客们,租下一辆自行车,花一天时间绕湖一周。体力好的同学不妨尝试一下。
●去摩梭人家做客,切勿把脚翘在火塘上烤火。那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