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广东正文

慢游梅州 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休憩地



大埔县城内的泰安楼。

梅 州被誉为“世界客都”,是“客家人的心灵家园”。过去,不少人都以为只有客家人来到这里才会产生一种归属感、亲切感,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游历了这片土地之 后,都被梅州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所征服了。“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这句城市品牌语,如今已逐步变成现实。这里的山山水水和淳朴的人们, 都是让人们放慢脚步的理由。

游走札记

叶帅故园:在这里读懂梅州人的情

下了高速公路,车子在宽阔的柏油路上前行,两边都是一片绿色,让人的心情一下子就放 松起来。在梅州人自己看来,梅州无非就是有山有水,还有历史。到梅州旅游,很多地方都是原汁原味,没有经过包装和过度的商业开发,就是最原始的青山绿水。 不过20来分钟,我们就到达了梅县雁洋镇,这也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来到这里,叶剑英纪念园是一定要去看看的。叶帅与梅州息息相关,是梅州人感情中的一部 分,所以只有到叶帅故居去看看梅州人多爱戴他,才明白梅州人的情。

叶剑英纪念园是全国经典旅游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 中分为纪念馆和叶帅故居两个部分,纪念馆里展示了叶帅各个时期的活动照片、用过的器具以及珍贵的文献资料。而故居则是叶剑英出生并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 地方。在这里,了解叶剑英元帅伟大光辉的一生,并重温那段岁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桥溪村继善楼。

名人故居或纪念馆,我也去过了不少,但 是像叶剑英纪念园这样,生态环境与人文建筑、故居文物如此相得益彰的却不多见。园区之中有生态林区、公园、广场、湖池、桥廊、旅游休闲服务区等种种设施和 场所,市民和游客在游览之余,可以来这里休闲放松。在湖光山色中漫步,淡淡的桂花香气随着清风扑面而来,格外惬意。





工人在雁鸣湖柚香园采摘柚子。

雁南飞、雁鸣湖:青山绿水中体验慢生活

梅 州“八山一水一分田”,也因此拥有了“高山云雾出名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去过梅州的人都知道,那里生活的客家人特别爱品茶,有“逢客必住山,逢山必有 茶”的说法。近年来梅州大力开发茶田观光休闲旅游,正好契合了都市人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强烈需求,使得各地游人纷至沓来,在这里感受返璞归真的茶农生 活。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就是一个以高效农业与优美景色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园区,这里处处是群山环抱、百花繁盛、茶田叠嶂、四季如春的自然景观。鲜嫩欲滴的茶 叶,把雁南飞打扮成一个绿意盎然的世界。山势向下的坡,隔着一片一片的茶园,可望见远处的群山和一弯山坳的青水。来到茶园中,可以和茶农们一起去采茶,感 受客家人劳作的乐趣。随后,到茶艺馆欣赏客家妹子的茶艺表演,品尝单枞茗茶,时光就这样慢慢流淌。

在这个季节最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 梅州的柚子了。雁鸣湖度假区是梅州主打柚子的一个重要景区。目前正值金柚成熟的季节,在景区内游玩之余,还可以在柚香园吃柚子、赏柚林,采摘柚子,品尝柚 子美食等等。这里种植的柚子树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别看种植的柚子体积不大,但却都是无污染的有机柚子,每个都甘甜可口,汁多肉甜。站在山上最高处放眼望 去,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绿油油的,还可以看到整个园区湖光山色的美景。在青山绿水中,体验悠闲的慢生活,日子就这样变得闲适而有味道。





几名游客在梅州叶剑英纪念园前合影留念。

客天下:幸福就这样唾手可得

早就听说过梅州有个客天下景区,可惜一直没机会游历。据说这是梅州打造慢生活的一个窗口,这次去实地参观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景区中有游乐场所、大型酒店,还有独具特色的风情小镇。

不过这里最突出的还是客家文化,来到这里总能感受到客家人朴实善良、勇于进取的品质。园区进门处的几个大型浮雕作品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客家文化的深厚。百 米大型客家迁徙图再现了客家从中原一路迁徙至华南地区的过程。客家墟日图则与《清明上河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反映客家山乡民俗风情的生活长卷浮雕墙。此 外,这里还有一个大型雕塑群,有《客家妇女》、《客家母亲》、《笑到最后》等多个雕塑作品,表现了客家女性善良、勤劳之美。

除了客 家文化,景区中的自然生态环境也是相当吸引人的地方。幸福里九号及婚礼公园适合举行欧式婚礼,有大大的城堡和宽阔的绿地,可以营造浪漫的婚礼氛围;在小鸟 天堂、榕树坳及梅花园,则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穿梭于树林、花卉及小动物组成的美妙世界中。郊野森林公园里,丰富的原生态植被自下而上错落有致分布,古 树参天,天然生成,遮天蔽日,释放出大量负离子和鲜氧,成为天然的大氧吧。

我们乘坐着电瓶车在园区中穿梭,看见草地上、湖泊边,都 是双双对对的爱人。有的是身着婚纱和礼服拍摄婚纱照的新人,有的则是满头银发的老者。幸福就像花儿一样挂在了他们的脸上。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慢生活就是 一种常态,幸福就是这样唾手可得,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尽情享受这一切?





梅州平远县龙文自然保护区,游客在参观农家打糍粑。

大埔:舌尖上的慢生活

以 前曾听一位老家是大埔的朋友介绍,大埔是“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当时,我将他的话理解为一种对于家乡热爱的情怀,但未免有些夸张。不过,当我亲身到了大 埔之后,才发现这里果然是一个香格里拉般的“世外桃源”,依山傍水的公园和古朴的客家土楼,把这座小城装点得别具韵味。

大埔县城内 的泰安楼,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少见的石建方围楼。客家围屋一般为土楼,也有一些是用砖的,但用石头砌成的不多见。三层巨大的方形楼房把 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屋外有楼的格局。泰安楼各楼层的功能都不同,一楼是人们煮食、用餐、洗衣服的地方,二楼住人,三楼则用于摆放生产用 具。如今,楼里还有人家居住,大部分都是老者。看到我们到访,老人们很是高兴,热情地上前和我们聊天。一位姓蓝的老大爷说,儿子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住在 这里,但是看着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这里参观游览,他们一点也不感到孤单。客家人热情好客的个性可见一斑。看着他们在水井边洗菜、淘米、蒸饭,透着一股浓浓 的人情味,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在乡下生活的场景。

悠久的客家饮食文化,是大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当地的向导介绍,大埔的小吃有约200种,凝聚了客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浓浓的民俗文化特色。因此,大埔被冠以“中国小吃名县”和“广东客家美食名县”的称号。

要品尝大埔美食,就要去县城同仁路的美食街了。这是一条建于清初的老街,全长330米,有110多间小吃店,沿街全是百来年历史的骑楼建筑,恍然间会有种身处广州西关的感觉。

大埔小吃里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各种粄类小吃,粄就是客家人用稻米、糯米制成的糕点类小吃的统称。常见的有老鼠粄、忆子粄、笋粄、草粄、仙人粄等,口味各异。

在美食街的小店里,我们品尝到了老鼠粄。这种粄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老鼠粄”。它以猪油、油渣、肉末、香葱捞制,香浓爽滑,吃后让人回味无穷。游走在古老的建筑里,享受着这客家小吃,从眼睛到味蕾都在感受着慢生活的精髓。





晚上,梅州市民在院士广场看文艺演出。

平远:回归自然,放飞心情

平 远是我们梅州之行的最后一站,一路上,满山遍野一片绚烂,浓浓的乡野气息让我们倍感亲切。进入县城后,一座天然卧佛一下触动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兴奋起 来。远处,几座连着的山如天造地设一般,形象逼真,“额头”、“五官”和“肚子”、“腿脚”等全都惟妙惟肖,让人叫绝。这座山叫南台山,发育于1亿多年前 的侏罗纪中晚期,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逐渐形成以砾岩岩层为主的石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岩壁自上而下都是断层分布,其色艳若赤霞。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 工,形成了如今的形状。在南台山下的君子坳,建有一座大佛寺,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这里参拜。

海南有个五指山,平远则有一个五指石。同 样是形如五指的山峰,但五指石却是几块巨石整齐排列而成的天然手指,非常特别。五指石是武夷山伸向广东境内的余脉,由宝鼎石(拇指)、罗汉石(食指)、天 竺石(中指)、降龙石(无名指)和宝盖石(末指)组成。它们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差均在250米以上,实为红层盆地中心。五指石和武夷山有些相似,但是更为小 巧秀气。加上植被茂密,又使得石峰显出外俊内秀的美色。路上,我们碰到一行游客,一打听,原来是从福建龙岩来的。问及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来这里旅游,一位阿 姨说,“这里就像是‘养在闺中无人识’的少女,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悠闲又自在,很适合我们这些年纪的人来游览。”





桥溪村的鹅。

让人印象最深刻 的就是那个名为“磨肚缝”的石缝了。这其实是两个挨得很近的峭壁,像是被一刀劈开形成的一样。顾名思义,“磨肚缝”就是指人们穿过它的时候肯定要磨到肚 子。这个名字起得果然贴切,走进其中,根本没有办法正面行走,只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走,而且一路上高高低低,更是增添了不少难度,肚子和后背都难免会碰到 两边的石壁。经过大概五六分钟的手脚并用,终于走到了出口。大家都发出胜利般的欢呼,再摸摸自己的肚子,给它一些“安抚”。我曾去过武夷山的“一线天”, 那是一个类似的石缝,不过相比之下,显然是“磨肚缝”让人感受更深,因为后者更难征服,也更具有魅力。





梅州平远县龙文自然保护区红豆。

位于差干镇的松溪河,源于江 西省寻乌县,在平远河段可通航约5公里。松溪河清澈如青绸带,放眼望去,整个水面静如平镜,游船荡过,划出一道道水痕。两岸崖壁奇异无比,还有华南最大片 的红豆林,让人心旷神怡。古桥流水、古道炮楼,又给这眼前的景色增添了几分古朴之美。





梅州平远县松溪河上飞翔的白鹭。

梅州印象

作为客家人的家园和栖息地,梅州始终保持着那一份山清水秀和原始民风民情,没有经过包装,毫不造作,淳朴而自然。久居喧嚣城市的人们,来到梅州,便可以忘却人世间的一 切烦恼,回到那久违的怡人美景和淳朴乡情中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休闲生活方式。休闲的梅州,享受慢生活的梅州,不仅是客家人的心灵回归区,她更是我们共同 的心灵家园。

采写:南都记者伍世然 摄影:南都记者冯宙锋

标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