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山西正文

地上一座城 地下一座城之张壁古堡解密

 

有句话说,“五百年的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朴、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成了华夏文明的魂。而说起山西的古镇,平遥是声名赫赫的,在张壁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2005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一之前,张壁这个名字对于游人来说,是陌生的。这个神秘的城堡式村落,似乎远不及临近的绵山和王家大院声名显赫,锁不住人们注视的目光。

历经兴衰起落的张壁,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就像一部厚厚的史书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它的份量。只有深入张壁,看它的古堡地道、宫殿庙宇,看它的军事宗教、民俗历史,才能感知张壁作为晋商文化特例的风采。


 



保存完好的古堡建筑

 

张壁村是一个融多民族文化为一体、住百家姓的千年古村落,堪称一部厚厚的史书。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还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到处是古迹胜景,古香古色。


 


 

张壁古堡凌空塔

 

张璧古堡虽然古朴,但不必在这里留宿,这里的住宿条件并不太好,也很少有旅行的人前来投宿的,因为张璧村跟介休市离得很近。张壁古堡的地道号称“堡中堡、城下城”,有“地下长城”的美誉。在张璧古堡,地下已发掘古代作战地道3000米,待开掘地道估计还有6000多米,而且城堡与地道相联互通。真可谓上有千年古堡相环,下有万米地下长城相通。


 



地下城入口

 

正逢旅游淡季,而且知道张璧古堡的人还不算多,我去的时候又是人迹罕至,进入古堡的地道,只有我一个人,虽然第一次走的时候我已经对地道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而且知道只要沿着指示很快我就能走出去,但是当我在幽静的地道走着,听着自己心跳的声音看见自己的影子的时候,恐惧感还是不断侵蚀着我而促使我小跑向前。

据说张壁地道的设计暗含“六壬奇门”之术,这个我没看懂,是从别人那投来的,但是其神秘诡异我却亲身见证,规模宏大,结构复杂。


 


 

地道入口

 

地道为三层立体,有马厩、粮仓、兵屯功能,又有监视、指挥、袭击、传令、陷阱、闸门、通气、通水设施……还有隔井直下三层底部。堡内现有水井6眼,每眼井的井壁上均开有洞口或洞门。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是放置油灯的地方。


 



立体三通

 

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存粮的洞穴。还有几处土洞。说是指挥部用的“将军窑”和收监俘虏的“俘虏洞”。


 



将军窑

 

它们附近还有三个可容一二个人躲藏的“猫耳洞”。也称之为“伏击窑”。古堡地下遍布地道,与堡内四通八达。这是典型的古代“守备筑垒”式的军事战术设施。是“明筑城堡、暗挖地道”时的遗物。

让人不解的是,这么大型的一个军事用地,竟然会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张璧古堡的地道,谜一样的色彩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好奇,当然,对我这样的好奇宝宝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小小的张壁古堡,至今保存的寺庙,仍有16座之多,这样的密度,在全国也属少见。它们集中分布于北门内外和南门内外的两个寺庙群。


 



保存完好的寺庙

 

在张璧村里,有一株长在一起的两颗老树,是宋代的“槐抱柳”。槐是千年古槐,柳是百年老柳,就那么抱在一起,根脉相缠,枝干相交,正如《长恨歌》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真实写照。槐有“怀乡”之意,柳有“留守”之心,那“槐抱柳”游子对故乡的怀念,是男女生生世世的爱情?


 



古堡民宅

 

【福字寓意】在龙脊街上第一个丁字路口的“永春”门楼巷口深处,一座“福寿康”府第(张璧首富、清代商人张礼维的老宅)的照壁上,刻着与众不同的一个砖雕 “福”字。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它似“福”又类“活”,龙飞凤舞,笔断意连浑然天成,奇的是口字写成一点,整个字草书起笔、行书过渡、楷书做结但和谐统一。左边第一笔是龙首,右边第一笔是鹤头,福字右侧的“口”被简化成一点,可见当时户主的审慎处世哲学,鹤脚下的一个“田”则被放得很大,暗喻“民以食为天”,象征着晋商以农耕起家的根本和浓厚的乡土观念吧。

【交通及其他贴士】从介休市到张璧古堡有公交车到达,如果是包车的话,一天时间可以把王家大院、张璧古堡看完,而且时间也非常充裕。

标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