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华东正文

杭城历史之根 杭州古城旅游攻略

 

所属地区: 浙江 杭州 适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难度: 轻松

适合天数: 3天 花费预算: 600元 适合时间: 全年


 


(拱宸桥,运河入杭城的门户 作者:田飞)

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到杭州,出了车站,已近五点,便径直奔了苏堤,为的是一睹西子湖的暮色。那时傍晚的苏堤已没了多少游人,就连守侯桥头的瞎子艺人也收起 了胡琴,准备打烊收摊,但见我们远远走来,再又端坐桥头,装模作样地拉起了二泉映月。琴声悠扬,月色也着实的迷人。吸饱吮足之后,慢慢步出了苏堤,一身皮 囊的需求也由肺叶转到了双腿和肠胃。哪知眼前仍是一片茫茫的暮色,一不见霓虹,二不见人影,昏暗的路灯下唯有长长的树影。在错误的时刻我们再次作出了错误 的判断,向西拐上了杨公堤。余下的行程自不必多说,漫漫一路幽静地令人生厌的荷湖柳岸。大约走了十公里后,终才在断桥一带见着了可亲的灯光和行人,住进了 旅店。那时的我们尚不知美丽的杭州原是"三面湖山一面城"。我们伴着夜色走过了三面湖山,终才进到了那面城。

沧海桑田见杭城

"三面湖山一面城",是近两千来人们对杭州城的描述。天地氤氲,群峰逶迤,既享湖光之旖旎,又得山林之野趣。然而在远古先民们的眼里,却没有这番景 致,他们所能望见的仅仅只是"三面云山一面海"。那座名为"杭州"的城市尚还为一片滔天恶浪所覆没,而那湾美丽的西子湖只不过是汪洋中的一片小小海湾。海 湾西北二十多里外的广袤平原上,才是原始先民们的栖息地,考古学家们称其为"良渚"。

春秋战国,杭州故地先属吴地,再属越国,后又为楚国所吞并,但最终还是归入了大秦的版图。直到此时,杭州城仍还是一片茫茫水色,以至于始皇帝"南巡会 稽,至钱唐,水波恶"。时间到了东汉,汪洋渐退,露出大片的浅滩沙洲。为了阻止海水倒灌,钱塘县吏华信广募民夫修筑防海大塘,终使沙洲滩涂成了可耕垦造屋 的平陆,西湖也与大海相隔成了内湖。据说断桥旁的一方山崖正是当年始皇帝望洋兴叹时泊舟缆绳的巨石。后宋僧凭崖凿佛,筑大佛禅寺。今寺中造像残迹尚存,佛 殿僧房也遗有数十间之多,且与游人络绎的北山路、断桥咫尺相望,却因沦为寻常百姓家而少有人识得。

梦寻临安城

说到杭州,人们总爱念叨西子湖畔的名胜:祭岳坟、游苏堤、观平湖秋月、赏断桥残雪……多年以来,身后的这座城,似乎仅是游人们进食入眠的巨大营房。时下,让我们暂且撇开那些咏了千万遍的西湖名胜、西湖名人,认认真真地看看身后的这座名叫"杭州"的城。


 


(烟霞洞寻佛 作者:张望)

杭州古称临安,乃帝都,高宗赵构南逃仓皇而建。上溯历朝的京畿王城,南京承的是民国的规划,北京袭的是元明清的布局,开封洛阳西安城虽乃古都名城,但累经 兵灾人祸千余年的洗礼,早已难辨远古都城的模样。杭州虽已没了多少宋时的遗构,但城的格局仍依的是旧制,八百年来未曾更变。南宋临安仓皇草创,再加之受山 形水系的限制,其城的格局已顾不上帝王都"南城北宫"的制式,置皇宫大内于城南,城厢坊肆于城北。就连南北宫门也左右交错,不在同一轴线上。南宋皇宫凭凤 凰山而筑,山中古木参天,奇石峭陈,乃宋时的皇家御苑。如今山中尚存多处遗迹,"月岩"乃高宗皇帝中秋赏月的胜境;"忠实"摩崖石刻乃高宗亲笔御书;"圣 果寺"系专门负责内廷供奉的殿司衙故址,现仍存三尊被凿去面目的吴越大佛造像……

北宫门外乃御街,长约十里。八百年后的今天,南宋御街的繁华依然延续,从五代吴越的千年白塔到元朝末年的凤山水门,从元初的清真大寺到清末的礼拜圣 堂,太多历史遗构沿着御街向城北铺排开去。沿街的药号丝行百货庄鳞次栉比,或为清末的木构老铺,或为民初的雕花洋楼。虽然门庭多已更换,但昔日的余韵仍难 为今世的喧嚣所掩盖。御街的两侧乃坊巷,共计九厢八十坊。且那九厢八十坊多还延续着旧时的坊名,旧时的乌瓦粉墙格扇门。

四百八十寺

当年苏东坡寓居杭州期间,除了邀友游湖探幽之外,去的最多的当算是西湖周边山林间的寺院禅林。杭城佛事兴于五代吴越,时有"东南佛国"之誉。后宋室南 渡,佛事更盛,梵宫佛刹,遍布湖山之间,时有庙宇宫观四百八十所,在西湖周围形成了以天竺灵隐为中心的北山寺庙群,和以南屏净慈为中心的南山寺庙群。只可 惜来了群天国的神兵,东南佛国荡涤殆尽。经过数十年的重建,杭州城的香火再度兴盛。郁达夫曾调侃道:"杭州西湖的周围,第一多若是蚊子的话,那第二多当然 可以说是寺院里的和尚尼姑等世外之人了……"哪知又一批的小将,再次摧毁了重建后的圣地,唯留下灵隐、天竺、净慈等数座禅寺奉享香火。殊不知,今日的 杭城还深藏着许多昔日佛国遗存下来的千年佛迹,它们或隐于林莽,或匿于尘廛,少为人知。莫说外地的游人,本城的居民,就连与其同处一地的僧侣住户也未必知 晓它们的存在。如龙兴寺经幢、香积寺石塔、弥陀寺石经、梵天寺经幢、大佛寺佛头、圣果寺三佛、宝成寺造像、烟霞洞造像、佛国山造像、资贤寺造像、天龙寺造 像、通玄观三茅真君造像……


 

(天龙寺造像 作者:佚名)

悠悠运河路

大运河,史书中的人类奇迹,现实中的排污沟、垃圾场。大运河的缔造者隋炀帝被臭骂了千年,大运河更废断流的时代却始终被颂扬着。藉漕运之利,江南从此 富甲天下,同时也造就了扬州、苏州、无锡、镇江等无数名城名镇,杭州也由一个"成陆未久,江海水泉咸苦"的小小郡县发展成为东南一大都会。杭州城的繁兴得 益于大运河,城里的人们也珍惜这条滋养了他们千年的古老运河。时至今日,运河的河道上依旧跑着长长的铁驳木船,岸边那些石桥古埠、寺塔仓廒、街肆集镇等旧 时风物仍历历在目。拱宸桥,全长近百米的三孔石拱桥,运河入杭城的门户;小河直街,古老的河街河埠水码头,杭州城北漕粮水产及农副土产的集散地;富义仓, 可储稻谷五万石的漕运粮仓;金江干,盛极千年的浙江市,时有"小上海"之誉;西兴镇,一座存有无数石桥、古庙、老铺、河房,却又行将消失的运河古镇。

开肆三万家

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曾绘有一《清明上河图》,将汴梁城的城郭楼台、瓦肆铺席、舟车桥梁等市井风物绘于绢上。后宋都南迁,时人虽未像张择端那样以画笔描 绘出汴梁城的繁盛,但却以老妪叙事般的文字将京师百肆杂陈的景象一一罗列。"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处处各有茶坊、酒 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如今,南宋御街的繁华依然延续,古塔、水门、石桥,沿街古老的厢坊里巷。尤其是那 些接栋连檐的旧时商号,如张小泉剪刀、张允昇线帽百货庄、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旱烟店、方裕和南北货店、胡庆余堂、方回春堂、张同泰堂、朱养心药室、边福 茂鞋店、太昶皮鞋店、翁隆盛茶号、万隆火腿庄、九芝斋……如此风物,呈现给今人的又何尝不是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巷陌深处是人家

自打写《寻城记》以来,也先后寻访了许多座城市,但始终未将北京、上海这中国的两大超级都市纳入写作范畴,原因颇多,但终归说来还是其城市形态远不及 另几座城市活泼。京畿北京除了王府大宅门,就是胡同四合院。除去等级高低、规模大小,几乎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上海全城袭的是西洋的制式,清一色的公馆 洋房石库门,看得多了,也难免疲乏。杭州则生的灵动,且不说西湖边数之不尽的古迹,山林间深藏的摩崖造像,仅就人的住地而言,就造得颇为丰富。


 

 

巷陌深处是人家 作者:之江数码)

杭州城今仍沿袭的是南宋的九厢八十坊。厢中设坊,坊中置巷,巷中庐舍鳞栉。小青瓦、粉壁墙、飞翼雕檐、走马回廊,户户不同,各有各的妙处。坊巷之间也多典 故,如这察院巷,至宋时起就为署衙丛集地;城隍牌楼巷,系旧时登临吴山的进香古道,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杭州,也不知来来回回走过了多少趟;五柳巷,旧为南 宋皇家的御花园,今倒成了杭州城内最后的一片水乡;元福巷,曾经流光溢彩的元宵灯市,如今老屋老铺依旧,只是多了一个个鲜红的"搬"字;积善坊,百戏伎艺 们的聚集地;三元坊巷,屠肆肉铺云集的巷陌里坊,后出了位三元及第的状元郎,才得了该名;金钗袋巷,曾经茶行货号林立的南宋茶街;孩儿巷,"小楼一夜听春 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说得就是它……

杭城现存的大宅府邸多集中在城东,即中河的东岸,都是那种左中右三路,前后数进,阔约十余亩的高大墙门。保存较好的就有云贵总督吴振棫府、刑部尚书梁 肯堂府、大学士王文韶府、兵部侍郎朱智府,以及太平天国时期的听王陈炳文府。府府庭院深深,满目的雕华。更有钱塘江南岸的长河来氏家族,乃书香世家,两浙 巨宗,仅从其家门中走的进士就多达二十四位。

钱塘门至涌金门一带的湖滨地,原是清时驻防八旗精兵的满城,俗称"旗下营"。 旗下营临西湖而居,高墙壁垒,将杭城人与西子湖阻隔了两百余年。入民国后,政府拆除满城,辟新街新市,兴建时下最为流行的石库门住宅,形成一片片联栋的里 弄,如湖边邨、星远里、劝业里、大庆里、思鑫坊、泗水坊、恰丰里、平远里……


 

 

(朱侍郎府 作者:田飞)

西湖的南北两岸,背山面水,远离市廛尘嚣,自古就为王侯逸士所向往,精心构筑园囿别墅、楼榭水阁。民国后,那些南京的政客、上海的大亨、学界的名流们 也蜂拥而至,在西子湖畔置上一片湖畔别墅,结下几间雅舍静庐,以享受这天堂间的闲情逸趣,于是形成了今日连绵数千米的“北山路民国建筑博物馆”。

又到了周末,西子湖畔的游人比平日增加了许多,一辆辆巴士、私家车将西子湖死死地围成了一圈,这是弘一法师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景象。白市长、苏市长估计也难有凭湖临风的雅性来作诗写词。人们络绎而来,兴尽而去,流连忘返,但总是忘却了身后的这座城。

(文字作者:田飞)

杭州老城区景点介绍

圣果寺

圣果寺,又名胜果寺,原称崇圣寺。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唐昭宗乾宁间元著文喜禅师重建。宋室南渡,这里被划作殿司衙,徙寺包家山。元代重建,至正年间 毁,明洪武年间重建。此地虽迭经变幻,但存留的古物颇多,是凤凰山古迹最集中的地方。有西方三圣浮雕、十八罗汉造像,宋高宗赵构手书"忠实"两字题刻,还 有凤凰池、放光岩以及赏月佳景月岩等名胜。

地址:杭州市长城区凤凰山脚路

交通:坐公交车30、K30路到凤山门站下,步行上山

电话:0571-87915091


 


香积寺石塔上的精美石雕 作者:飘逸云龙

 

香积寺塔

香积寺塔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968年东塔被毁,现仅存西塔。西塔为石结构,除一部分用青石外,其余部分石材用湖石砌筑,是仿木结构楼阁式实心塔。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12米。

西塔塔身外形和细部雕刻基本完整,下有须弥座,斗栱模仿宋式,出檐平直,角翘生硬,子角梁近乎垂直,上翘,无戗兽,柱不作卷杀,平坐栏杆用黄沙石雕 造,第三层东面悬匾,上刻“慈云”,其上款为“大清康熙癸已季春吉旦,弘法沙门实澄新建”。第三层南面门作半启,第五层有门开启,雕一自门内出来的人物。 塔刹中设短柱,部分采用经幢做法,雕佛龛造像,形制颇为特别。这座石塔最具特色的是塔身外壁高浮雕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佛像,如束腰雕刻浮雕仙鹤、凤凰等飞鸟 嬉戏图案,塔身修长挺拔,是杭州现存清初建筑的优秀代表作品。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香积寺巷

月岩

月岩是南宋时著名的赏月佳处,与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并列为杭州三大赏月胜地。据《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每到中秋,月光以岩孔穿出,幻化成一轮明月, 天上地下,相映成双。现岩壁上镌刻有“高大光明”、“光影中天”、“无影相”、“垂莲石”和不少题咏。1999年恢复了宋式栏杆,新筑了桂月池,著名书法 家刘江篆书“月岩”以点景。每年农历中秋的晴夜,把一束清辉投影于峰石脚下的林地。南宋禁苑内“月岩望影”的奇景在八百年后的今人眼里,有了全新的诠释。

凤凰山

凤凰山地处西湖风景区东南隅,海拔178米,呈南北走向延伸,宛若凤凰展翅东飞,左翼接西湖,右翼掠钱江,翱翔于天地之间。

隋、唐、吴越、北宋,凤山之麓先后为县治、州治和王府所在地,南宋定都杭州,又选择此山建大内(皇城),从此升格为统治中国半壁江山达150年之久的政治、活动中心。

凤凰山还因梁祝故事而闻名。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凤凰山北坡的万松书院同窗共读。由于梁祝惊天动地的千古情缘,使凤凰山的游赏魅力再一次得到提升,在一座煌煌禁苑的“历史名山”之中叠加了“爱情之山”的美名。

地址:杭州市长城区凤凰山

交通:可先坐公交车30、K30路到凤山门站下车,然后沿凤凰山脚路步行上山,也可岸玉皇山游览路线到达慈云岭后东行。

龙兴寺经幢

龙兴寺经幢建于唐开成二年,是杭州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原有二经幢,今存其一。经幢石质,高4.20米。由二层须弥座、幢身、腰檐、短柱、上檐、幢顶相 叠而成勺须弥座的束腰处用高浮雕技法雕八尊承托力士,平座的八面各浮雕勾栏,幢身高1.7米,面宽0.27米,刻“陀罗尼经”,短柱上四面刻佛龛,每龛一 佛二菩萨。

龙兴寺经幢是我省早期经幢的代表作。其造像具有丰满、健壮、写实的唐代典型风格。“陀罗尼经”文为唐代大书家胡季良所书写,今世罕见。此幢还起到了杭州历史地理坐标的作用。

地址:杭州市延安路灯芯巷


 


弥陀寺石刻 作者:子子村

 

弥陀寺石经

清代曾建弥陀寺,寺内一处垂直高5米、长30米的巨幅摩崖石刻,系《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共分70余行,约1400余字,每一字体15厘米见方,为圆 润端方的颜体,清晰可识。由于石经藏于小巷深处,又居山坡之阴,百余年来历经沧桑,所幸至今除石经左端有一小部分被居民厨房挡没外,大部分保持完好。如此 巨幅的摩崖经文石刻,为近年来罕见,也是杭州最大的一处摩崖石刻。

刻制弥陀石经,及由此建立弥陀寺,是我国净土宗以及清末佛教的重要史事。石经镌刻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镌刻竣工是在光绪七年。现在是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杭州市弥陀山在省府路弥陀寺路上

烟霞洞

烟霞洞是西湖周围最古的洞府,洞壑幽深,形状怪异,洞口高七米,宽三米,深二十米,外宽内窄,状如牛角,相传因顶上密布玉乳,如映阳光,则呈五彩朝霞,故名“烟霞此处多”。烟霞洞内的左右壁面有十六罗汉造像,形象生动,神态各异。

洞口还有左右对称的观音和大势至立像两尊,是北宋初年的作品,也是雕刻艺术中的佳作。烟霞洞的周围,岩石峥嵘,千锋叠翠,亭台楼阁点缀其间,环境十分清幽。

电话:0571-86086364

地址:杭州市南高峰西侧翁家山南部山腰

慈云岭造像

五代吴越国在此建资延寺时凿山造像。主龛内圆雕造像七尊,中间三尊坐像,即本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后有宝珠形背光,内雕缠枝牡丹,边 缘饰火焰纹,均为全跏趺坐式,端坐于仰莲须弥座上。两侧有菩萨立像和天王立像各两尊。七尊造像的上部浮雕飞天和伽陵频伽鸟各两尊,作散花状。龛楣呈拱弧 形,正中横列七佛,两端为骑狮的文殊菩萨和骑象的普贤菩萨,均为浮雕。北面地藏龛,内雕地藏菩萨像和左右胁侍。

地藏光头大耳,作和尚打扮,半跏趺坐式,左脚下垂踏莲座上,两侧胁侍持物恭立,龛左侧引出云头,云际间浮雕“六道轮回”。附近还刻有“新建镇国资延遐龄石像之记”十二字篆书题额和“佛牙赞”碑形摩崖石刻一块以及“佛法僧”等摩崖石刻。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玉皇山慈云岭南麓

电话:0537-87915091

天龙寺

天龙寺始建于北宋干德三年(965),南宋建炎三年(1129)时焚于火,之后重建。元、明、清历代屡有毁建,但建寺之初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共11尊一直保存较为完好。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龙寺内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分别是水月观音、弥勒佛和阿弥陀佛,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史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和灵隐寺相比,天龙寺更幽静和怀古,而且从这里往山下眺望还能看到八卦田景色。

交通:公交车:20路/K20路, 62路/K62路, 809路, Y3路空调

地址:杭州市玉皇山南麓,白云庵上方

通玄观造像

通玄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内侍刘敖入道修真,结庵于此。

当年观内曾有寿域楼、万玉轩、望鹤亭、谒斗坛、白鹤泉、鹿泉。明嘉靖年间,法师徐道彰重修,后圮。现存造像共4龛6尊,中间一龛为3尊立像,称“三茅 真君”。右上方为高86厘米的“玉清元始天尊”像。西侧为刘真人像,东侧为徐法师像。造像旁还有多处摩崖石刻,是杭州市域内仅存的道教石刻造像。

通玄观造像属道教造像,而道教造像全国也不多见,这是真正有确凿纪年可供资证,属南宋时期的石窟道教造像,在道教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七宝山东南麓太庙巷7号,太庙巷紫阳小学后的崖壁上

梵天寺

梵天寺原名南塔寺,据载,唐天佑元年(904年),吴越国为迎阿育王寺释迦舍利塔,在杭州建塔珍藏,后此塔毁于火,后寺院屡建屡毁,今寺庙已无,经幢 尚存。据史料记载:五代吴越国当年号称天下佛国,境内佛寺众多,可惜年代久远,多已不存。虽经风吹雨打,日渐磨蚀,梵天寺经幢仍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 结合的瑰宝。2001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杭州市凤凰山东麓


 


宝成寺大黑天造像 作者:田飞

 

宝成寺

吴越王妃仰氏建,之后寺废变成百姓居处,明万历士子布政使吴用先捐资建造大观楼,开御石经于此,便成了今日的宝成寺。

宝成寺内,共有三龛依山开凿的石刻佛像,西龛为单尊,已被破坏,但龛楣行云等浮雕依稀可见。中龛雕三世佛,主尊释迦牟尼,东首为药师佛,西首为阿弥陀 佛。三佛结跏趺坐于莲座,著大衣,偏袒右肩 ,眉间有白毫,身后为双月形身光与头光。东龛造像一铺三尊,主尊麻曷葛刺像,左右胁侍菩萨为文殊、普贤。文殊骑狮,高1.14米,右手举法器,胸前挂着骷 髅,狮子背上垂下的巾角上也挂着人头。普贤骑象,高1.08米,也表现出凶狠的样子,面目狰狞,左手按人首,右手执杵状物。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山东麓

杭州大运河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 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 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 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交通:公交45、K45路在三堡站下车


 


拱宸桥 作者:石上清流

 

拱宸桥

拱宸桥,是杭州城区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古代,“宸”指帝王居住的地方, “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石拱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古老的京 杭大运河到达杭州的终点标志。

交通:23路、63路、70路、151路、198路、591路、634路到拱宸桥站,穿运河文化广场过拱宸桥。

小河直街

小河直街位于杭州城北,在大运河附近,靠着小河。在晚清期间,这里是货运码头,相伴的是与运输有关的作坊,库房,商铺和茶楼酒肆等。住在这里的百姓多 是做苦工的。2007年当地政府本着原汁原味,原模原样,修旧如旧,视同相识的原则,进行改建,还原昔日码头水乡原貌。这里成为杭州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 区。

交通:

滨江:B支6路到下车路口同台免费换乘B2线到武林广场北下车,出站边上5米路的杭州大厦站乘坐76路到长征桥下即可。

东站:516路到半道红换乘76路到长征桥。

富义仓

富义仓当年是南粮北运的中转站,杭州各地粮食的集中地,被誉为"天下粮仓",是运河边老百姓富庶殷实的象征。后来,时代变迁,粮仓被空置。

再后来,富义仓被一场大火烧得面目全非,从此门可罗雀,萧条不堪。2007年,"幸存"下来的富义仓进行翻新装修。 "修旧如旧"的老宅院慢慢展露出历史原貌。如今,整修开放后的富义仓转身为"精神粮仓",引进11家文化创意企业,要打造成为国际化、高端化、人文化的时 尚创意园区。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霞湾巷8号。

交通:公交36路、76路、151路、251路、348路、516路、816路到仓基新村;公交36路、76路、151路、251路、516路卖鱼桥站

江干区

浙江杭州的江干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东毗钱塘江,西依西子湖,中贯"京杭大运河,同时是杭州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在过去,看杭州主要看西湖周边,将 来看杭州,就要看钱塘江畔的“金江干”了。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江干区成为了杭州中央商务区、交通枢纽区、大型居住区和杭州成长发展的方向。

从公元前222年在此设立钱塘县的秦朝开始,江干区依伴着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畔,吸收着这片土地和这条中国名江的精华。隋唐杭州州治、五代吴越国皇城、南宋皇宫及六部官邸均在江干境内。

古时,这里也曾是有名的商品集散地和通商贸易口岸--当年,在烟波浩渺的钱塘江上,从上游运来的木筏在阳光照耀下一片金黄,无边无际,故有“钱塘江畔金江干”之称。

王文韶故居

故居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王文韶祖上曾居清吟巷,后家道中落。王文韶当上大官后,听长辈介绍,自己出生时,曾有五只红蝙蝠绕梁飞行,盘旋久之,遂认定此乃吉兆,斥巨资重建旧宅院。

现经修缮,已重现大学士府第的本来面貌,虽没有胡雪岩故居的奢华精致,前后天井、五进厅堂,在有意无意之间,处处透漏侯门一入深似海的奥秘玄机,代表着我国古建筑的另一种类型--官宅府第的壁垒森严。

宅院内原有“退圃园”、“红蝠山房”、“藏书阁”等大小厅堂楼阁、花园天井数十个。现门厅、轿厅、中厅、戏厅、鸳鸯厅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其原汁原味的 “老”、特别是位于清吟巷边上的藏书阁(清吟阁),像一位阅尽人世变迁、充满睿智的老人。楼下屋角有着古老的青黛色瓦片,翼角高高翘起,楼下的屋檐则平实 一些。满墙的爬山虎为房子平添了几分韵味,枯藤像岁月的痕迹,碧绿的叶子则显示出老房子仍有的生机。

地址:杭州上城区清吟巷内

梁肯堂故居

梁宅是一座典型的传统院落,砖木结构房屋,白墙黑瓦石库门,墙角有一块界碑,上面刻着"乾隆某某年"的铭文。墙门里面,雕梁画栋依稀,之前曾经出租,1999年动迁了里面的住户,2004年开始修缮,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乾隆年间,这里曾居住过一位名人梁肯堂。梁肯堂自小家贫,读书刻苦,为维持生计做塾师,40岁才中举当官,这以后官运亨通,从知县知州巡抚一路做到刑部尚书,耄耋之年才“奉旨回籍”,回到杭州七天后去世。

地址:杭州市七龙潭3号的梁宅

杭州老街巷

城市面貌飞速变化的今天,杭州已经很难找到有粉墙黛瓦的江南传统民宅,但整治后修旧如旧、仍有古韵的御街23坊却充满了杭州老城区的那种悠闲缓慢、不 疾不徐的的生活步调,可以在残柱、古井、老墙界上摩挲,慨叹时光的力量、建筑的坚韧;可以蒲扇一摇,闲话家常,伺弄花草,逗弄八哥。

23坊紧邻中山南路西侧,整个街区以太庙遗址为核心,覆盖万松岭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阳山麓以东范围,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这中间的坊巷及周边部分支小路统称为23坊,分别是:十五奎巷、晓霞弄、井弄、茶啾弄、丁衙弄、城隍牌楼、四牌楼、察院前巷、察院前支路、勤远里、周 衙弄、大马弄、花生弄、元宝心、方井弄、丁衙巷、瑞石亭、燕春里、太庙巷、白马庙巷、高士坊巷、严官巷、严官巷上山道、泗水弄。


 


南宋御街 作者:西北狼大

 

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铺设的一条主要街道,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今万松岭和凤凰山脚路交叉口)外,经朝天门(今鼓楼)、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观桥(今 贯桥)到今凤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带,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全长约4185米。它是皇帝于"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到景灵宫朝拜祖宗时的专用 道路。

2008年3月,在中山南路112号被烧毁的居民宅基地里,考古部门挖出了南宋、元、明、清及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道路遗迹,也使得埋在最底层的 800年前的南宋御街重见天日。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开街,向人们展示了杭州曾经的市井生活和岁月变迁。南宋御街的高人气也带旺了沿街的商铺,也给 在这里的老字号带来了重焕青春的机会。

地址:杭州上城区中山中路

交通:乘公交195、71、59、60、308、801、808等线路到鼓楼站下车

电话:0571-87077771

杭州老城区出游地图


 


 

杭州方位图

杭州老城区当地交通

航空杭州国际机场座落于萧山区,距市中心约30公里,走杭甬高速公路过钱 江二桥在瓜沥出口下,或走钱江三桥和机场高速公路前往,车程约40~50分钟,打的费用约80~90元。 市中心的武林门民航售票处有往返机场大巴可以乘坐,单程票价15元/人,6:00-8:00,每小时一班,8:00--19:00,半小时一班。在武林门 民航售票处还有通往上海虹桥机场的高速班车,每天从6:00--15:00,对开六班,票价85元。

火车:目前,杭州市内有两个火车站:杭州火车新客站和火车东站。始发车多从城站发车,东站则多作为列车 的一半停靠站点。火车站有发往浙江省内以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的各类列车。杭州火车新客站位于江城路附近。市内乘坐K7、11、K11、151等路公交车 均能抵达。杭州火车东站位于天城路附近。市内乘坐20、28、31、48等路公交车可达。

长途车:目前,杭州市内主要有四大长途汽车客运站,分别为:杭州汽车东站、杭州汽车西站、杭州汽车南站 以及杭州汽车北站。 ①杭州汽车东站是杭州市最大的长途汽车客运站。车站位于艮山西路71号。站内班车通达江苏、福建、湖北、山东、安徽、上海等省市及浙江省内各地。 ②杭州汽车西站位于天目山路357号,班线辐射浙江省的桐庐、淳安、新安江、龙游、衢州、江山、常山、开化,安徽省的歙县、屯溪、黄山,江西省的南昌、景 德镇、上饶、九江、波阳、玉山,湖北省的武汉等地。 ③杭州汽车南站地处上城区秋涛路407号,位于杭城主干线秋涛路和东宝路交叉口。站内。班车辐射至浙江、广东、福建三省。④杭州汽车北站位于莫干山路 766号。站内班车主要发往安徽、江苏、上海、北京、河南、山东、湖北、重庆、浙北等地。

港口码头:杭州濒临钱塘江,市内河道纵横,水运发达。位于环城北路138号的武林门客运码头每天都有发往苏州以及无锡的客轮。发往苏州的客轮每日17点30分开船,次日7点到达;发往无锡的客轮每日18点开船,次日8点到达。

公共交通:①杭州市内目前开设有几十条公交线路,普通车一般1元起价,空调车2元起价。 ②杭州市内出租车起步价10元(3公里),每公里单价2元,超8公里每公里单价2.4元。

杭州老城区行程规划

D1:烟霞洞--凤凰山及附近景区(月岩、圣果寺、梵天寺)--江干区--西兴

以上区域在钱塘江一线,比较集中,用一天的时间来游玩虽略显紧凑,但内容丰富,较充实。

D2:南宋御街--大宅府邸(梁肯堂府、吴振棫府等)

南宋御街上的老字号与名人巨宗的大宅府邸可以足够玩上一整天,景点比较好把握,或紧或疏,张弛有度。

D3:漫步小巷--大运河乘船

比较轻松的安排,不管是小巷中的悠悠怀想还是晚风中运河上的夜景,都有时间静心来看看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杭城。

杭州老城区其他信息

南宋御街历史

每三年,皇帝都要进行一次为期三天的祭天仪式。他沿着御街到景灵宫吃斋祭祖,住一晚后,再返回太庙(今鼓楼附近,供奉皇室祖先排位的场所)住一晚,再到城外的郊坛祭天,再住一晚后返回皇宫。据说,皇帝车队走过时因为怕压坏石板,每次都要把石板拿掉,并铺上沙子。

当时的御街对百姓来说也很重要,它两旁集中了数万家商铺,临安城一半的百姓都住在附近。"十里"御街可分三段:首段从万松岭到鼓楼,是临安的政治中 心,靠近皇宫、朝廷中枢机关,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集中,消费与购买力最强,因此,这里的店铺大多经营金银珍宝等高档奢侈品;第二段从鼓楼到众安桥,以羊坝 头,官巷口为中心,是当时的商业中心,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据《梦梁录》载,这里名店、老店云集,有名可查的多达120多家;最后一段从众安桥至武林路、凤 起路口结束,形成了商贸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街段,这里有都城最大的娱乐中心--北瓦,日夜表演杂剧、傀儡戏、杂技、影戏、说书等多种戏艺,每天有数千市民 在这里游乐休闲。

杭州的摩崖石刻

杭城古时曾有吴越国和南宋二朝建都,因此除极少的唐代石刻遗迹外,大都是五代、宋、元时期的摩崖石刻遗存,而这些也大都集中在西湖的四周,因此也称"西湖石窟"。

目前杭城有名的造像约有19处,其中较为集中的有灵隐禅寺前的飞来峰造像,规模最大的约有400余尊(其中一部分已风化剥落)、慈云岭造像、石屋洞造 像、烟霞洞造像、仁王讲寺造像、宝成寺造像、圣果寺造像、天龙寺造像、通玄观造像等,另外凤凰山、宝石山、紫阳山、南高峰等均有分布。在这些石刻造像中, 主要有刻于崖壁上暴露在外和刻于洞窟之内两种,同时又有造像和文字两种形式。

造像采用浮雕雕刻工艺,主要以罗汉、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等最多,也有其他造像如道教造像等。造像中,最小的造像为飞来峰"西方三圣",阿弥 陀佛高为0.28米,雕凿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4年),身着半披袈裟、袒露右胸肩,观音和大势至各高仅0.2米,均为全跏跌坐式,下为莲花须弥座。而 最大造像为凤凰山南圣果寺遗址处,阿弥陀佛高为6.2米,左右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高约为5.1米,均为全跏跌坐式,造像经千年雨雪风霜的侵蚀已严重受 损,只留下部分残迹,但从存留在崖壁的部分服饰飘带以及须弥座上的莲花瓣来看,雕刻精致、工艺高超,飘带似乎有迎风飘舞之感。

杭城摩崖石刻中还有凤凰山西慈云岭摩崖,分南北依山而雕凿,最具有晚唐造像艺术风格。共有两龛,龛内圆雕造像七尊,中间三尊坐像为"西方三圣"阿弥陀 佛、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均为全跏跌坐式。后面为两尊菩萨立像,再外侧两端为天王立像各一尊,身披铠甲,手执长柄宝铖,更显神威。龛上部雕有飞天,衣带飘 舞,其后还有迦陵宾伽(佛教中一种鸟名)人首鸟身。主龛右侧为地藏菩萨和左右协侍。龛左侧引出云头绕向龛楣,其上浮雕"六道轮回",即天道、人道、阿修罗 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杭城摩崖石刻十分丰富,别具一格,是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