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贵州正文

贵州长角苗:头顶月亮 在葬礼上找对象

长角苗族是一支隐居在贵州深山中的苗族支系,他们几百年来与世隔绝,直到 挪威 人约翰·杰斯特龙无意间的邂逅,才使这群“头顶月亮”,有“殿下气派”的人首次进入外界视野。而在这个群落里流传了百年的风俗,也很是让世人惊叹:老人在鼓声中走向人生的终点,小伙子在“跳花场”上初恋,姑娘在葬礼上寻找对象……





长角苗,奇特的发饰

在贵州省六枝特区和织金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苗族支系:长角苗族。这一苗族分支仅有4000余人,常年隐居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深山中,过着神秘而古老的部落式生活。

他们拥有丰富奇特的婚丧嫁娶习俗、别具风格的音乐舞蹈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他们一直与世隔绝,直到9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约翰·杰斯特龙的挪威博物馆专家,无意间闯入到他们居住的仙境般的地方,才逐渐揭开了这个族群的神秘面纱,使长角苗的历史文明得以初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将祖先戴在头上

在长角苗的寨子里,女人是最奇特的风景——因为她们脑后都戴有一只两头尖尖上翘的巨大发簪,簪上裹着麻线和真人头发混合而成的假发,重达2~4公斤,放眼望去,就像顶着一轮弯月。

虽然头上顶着如此沉重的“月亮”,但这里的女子行走起来全都是昂首挺胸、轻盈灵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来此地的挪威博物馆专家杰斯特龙,看到她们如此雍容华贵、端庄自信的仪态,惊叹地称赞说:“完全是殿下的气派”。





需要在她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关于戴簪子这个风俗,要从长角苗的起源说起。相传在历史上,苗族几经战乱之后,其中的一支苗族避难来到贵州中部的深山密林,以狩猎为生,休养生息。后来,因为山中野兽多,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就在头发中扎上牛角状的木梳,再用麻线、毛线以及逝去的先人的长发盘结成硕大的发髻,伪装成有“牛角”的“神人”,以此来吓唬野兽。

有学者研究后发现,这种发饰也是长角苗“牛崇拜”的图腾证明。在当地人看来,牛是具有神性的动物,以牛角作为装饰是最原始的图腾崇拜。他们认为发髻越大则越美,而部族名称“长角苗”,也由此得名。





他们生活在贵州山区

实际上,这些发髻还包含着后辈对祖先的追溯和纪念。现今,她们戴的头饰假发中,全都含有包括母亲、外婆、祖母乃至曾祖母等家族女性的发丝,可以说,一个长角头饰往往就是数代女性的头发结合。尽管其他的许多苗族支系也有盘发的习惯,但“将祖先戴在头顶”,却是长角苗和其他苗族支系最大的区别所在。长角苗认为:通过青丝的缠绕,几代祖孙的命运和灵魂就会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那些祖先的记忆与优秀品格,后人也会随之继承和发扬广大……

提倡“早恋”的婚俗

在长角苗聚居区,外人不必惊讶这里的孩子过早地陷入恋爱之中。因为他们的恋爱谈得很早,一般从十二三岁就开始了,如同外人俗称的“早恋”。

婚恋对于长角苗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幸福,更代表着文化传承和族群的认同。他们至今仍沿袭着民族内部通婚,家庭内部不通婚的风俗。虽然婚姻被赋予了延续民族血统的责任,但长角苗青年男女的恋爱十分大胆自由,从保留至今的“跳花场”、“晒月亮”等活动中,你都能感到爱意弥漫的浪漫。





长角苗的华丽服饰

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正月十四期间的“跳花场”,是长角苗儿女谈情说爱的“相亲会”,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为了这个节日的到来,寨子里的未婚男青年往往要提前开始做准备,比如小伙子们在腊月期间就要编好跳花场的草鞋,因为鞋子越差,说明人越懒,姑娘会看不上……

在“跳花场”的10天里,长角苗人每天都穿上盛装,尤其是年轻女子,不仅梳着硕大的“长角髻”,还会身穿本民族的独特装束——上衣是蜡染布大“V”字领口对襟样式,下边是黑底红白横纹的百褶裙,腰间围着黑色的毛毡围裙,颈上挂着四五个一组的红铜项圈,项圈正面还裹有纹饰繁丽的绣垫。长角苗女人的这身打扮,从盘头到着装,一般要花3个小时才能完成,可见她们对“跳花场”的重视。





男孩子的衣服也很好看

不过,这些盛装打扮的未婚女子,却并不能轻易离开自己的家,只能在家烧火做饭,耐心地等待小伙子的到来。未婚男子一般吃过早饭就出发了,背着芦笙和伞,拿着口琴和三眼萧走村串寨地与姑娘们对歌。在对歌中,若男方赢了,女方才能开门让其进家。小伙子要先给女方家里的老人磕头,老人对小伙子说几句希望和祝福的话,然后设宴共饮,第二天再如此……这样经过两三天的对歌后,双方若产生感情,征得寨老的同意后,再由双方媒人商量婚事。并且女方家里还要杀鸡占卜,如果表示吉利,男方才可以择定吉日完婚。





母子

为了欢庆青年男女喜结良缘,也为了保佑长角苗的子孙延绵不绝,“跳花场”期间还有一场规模盛大的舞会,那就是农历正月初十的“跳花坡日”。跳花坡日这天,花场上很早就开始热闹起来,长角苗人不分男女老少都穿着本民族崭新漂亮的服装,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汇集到跳花坡场上,围着花场中央的花束翩翩起舞——舞蹈从白天一直跳到晚上,等到舞会结束后,便是浪漫的“晒月亮”了——刚刚认识,或爱慕已久的情人们,就可以走进附近的树丛中去约会,诉说衷肠,朦胧的月光下,幸福弥漫着整个村寨……

葬礼上也可以找对象

每一个来过长角苗寨的人,都会被寨子中央摆放的一面大鼓所吸引。那只鼓巨大、威严,痕迹十分沧桑。笔者进入长角苗寨子之初,就被当地人警告——不要去击响那面鼓,否则将被扣留在寨子里,直到寨中有人死亡,并且要支付亡者的所有丧葬费用后才能离开。这又是为什么呢?





小朋友

原来,只有当寨子中有人去世时才能击响这面大鼓,用来通知所有的族人。而长角苗是一个特别重视死亡的族群,丧葬等习俗活动也是格外繁琐,保持着浓厚的古老传统——他们认为,每一次死亡仪式,都是与远古祖先的一次心灵交流,也是一次全族人对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复习。

因此,那面宣告死亡的大鼓,在他们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如果有不知情的人随意击响了这面大鼓,就意味着将会带来死亡的厄运,并且还会打扰祖先的灵魂,所以只能将击鼓人扣留在寨中,等“厄运”消除之后,才能准其离开。





老人

在长角苗,葬礼被称之为“打戛”。他们认为:老人一旦去世,就已成神,要举行盛大的仪式把老人送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打戛”有极严格的规矩:必须是正常死亡者,少年早逝者、暴病或意外灾难而死的人都不能进行这种仪式。

而他们的丧葬一般是土葬。装殓尸身均用棺木,棺材都是就地取材,由族人亲手所做,并且会用当地一种树的汁液染成黑色。老人咽气后,先要击鼓三下,再鸣炮三响,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族人报丧。死亡的消息会最快地传送到寨子里的家家户户,本家的亲属则会尽快地赶到亡者的家里,帮忙办理丧事,其余的亲戚朋友则在当天赶到。

赶来吊唁的亲友一定要衣帽整齐,尤其是妇女,一定要梳起“长角髻”,穿着崭新的盛装,而且她们背上还会背着一个白色麻线包,这个背包里面是装的是另外一套新衣服,专门等“打戛”的那天换,以表示对亡者以及祖先的敬重。





大山深处的古老民族

装棺入殓的时辰,由族内“鬼师”决定,孝男孝女送来殓衣,跪于棺前,鬼师在亡者家中的正门屋檐上扯下一把房上长的草,放入亡者的枕头套内,再把死者生前所用的衣服折叠好放在枕下。据说这样一来,亡者成神后就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会保佑一家人平安幸福。

选定下葬吉日后,全寨子的人都会集中到亡者家里。当夜幕降临之后,寨中的长者为亡者唱起指路歌,其他亲朋好友则在歌声中用竹子和杉树建造“戛房”(即灵堂,是长角苗葬礼期间停放灵柩的临时建筑)。戛房对于亡者来说,是一把可供遮阳避雨的伞,可以保佑亡者平安上路。经过出丧、落棺、杀牛、绕戛等一系列仪式之后,众族人将灵柩抬至埋葬地点安葬,推倒并焚毁戛房……三天后,还要举行死魂和活人的告别仪式,葬礼才宣告结束。

在葬礼中还有一些潜在的规定,比如在“打戛”的当天,场地边上会出现一排排盛装打扮的打着伞的姑娘,这些姑娘并不是来吊唁的,她们是赶来葬礼上找对象的。因为“打戛”是长角苗人规模隆重的一种仪式活动,聚集了大量的本民族青年,是除了“跳花场”外,姑娘小伙子们可以公开见面与认识的一个机会。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在葬礼结束后,小伙子们并不会像已婚男性那样离去,而是徘徊在这一排排花枝招展的姑娘们中间,寻找自己的心上人。这也成为长角苗葬礼上的一道另类的风景……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标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