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小百科法规习俗正文

各民族迎新年 最炫民俗风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大节日

 

西藏 拉萨 藏族

抢喝新年的第一舀水

远古时候,藏族人的新年以“麦熟为岁首”,一直到了公元13世纪,生活在西藏的藏族同胞们才开始在藏历的正月过新年。20 13年,藏历的大年初一恰好为2月11日,正好在长假黄金周里面,春节前往西藏的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藏区春色还能参与到藏区的新年风俗中,尤其是拉萨地区藏人,正月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固定的盛事。

新年盛景

年夜饭吃出性格定调

今年为藏历的“水蛇”年,藏历新年是藏族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也是整个藏区最大的狂欢节。狂欢从藏历的年初一开始,将一直持续半个月。本文是以拉萨地区的藏年为主,因为很多藏区的新年时间是不同的,比如工布年是十月一日过的,除夕夜要请狗先吃饭。

拉萨地区藏族同胞在过新年的时候,从除夕夜的美食说起,每个活动都有其用意。比如说,当天晚上藏人们吃“古突”(一种面食),女主人会将不同的东西包到古突里面,因此吃就不仅饱腹还有“占卜”的功能,据说“吃出石头的人,说明是心太硬;吃出羊毛的人,是心太软;吃出辣椒的人,说明他太泼辣。”于是,一顿年夜饭就给大家的性格定调了。

人吃饱了之后,就要请鬼吃饭,当然目的是要“驱鬼”。因此藏人过年的关键任务是“驱鬼”。人们要在院子里用石头为游魂野鬼们垒起“宝座”,要给他们一个饭碗,给鬼们准备的“糌粑团”是经过特殊加工的,这些糌粑“食品”必须先在身体上揉擦,沾满汗渍和污垢之后才送给鬼。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驱鬼”的用意其实应该是送走人一年中的“疾病与晦气”。

新年要等待“号令”才能出门

藏历大年初一,拉萨地区的藏人们要等待“号令”才能出门,以前是由当地有名望的老人家高喊一声“神胜利了”,大家才能开门。据说现在改由电台播放了,电台提前录制好并加上祝福语,当地人听到呼唤之后才开始初一的拜年活动。与其他民族很大不同的一点是,初一清早妇女们要去背第一桶水,谁能喝上第一舀水谁就最有福气。在初一、初二之间,是“人际交往”,到了新年第三天,就要开始敬奉神佛了。

大年初三,拉萨人一般都会结伴到东边宝瓶山或者是西边的 药王山 上,插经旗、挂彩幡,此举用意是祭祀山神和水神。由于是成群结队,感觉像是一次集体的郊游,大家仍是在山上载歌载舞。

从大年初四起,将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游客可以到大昭寺转经、朝拜,这是一年中最神圣、最有灵气的时刻了,因为在法会期间,西藏三大寺的多数僧人会集体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的佛像祈祷。

到了藏历正月初五,要看“热闹”的话要来到拉萨的郊区,这一天是属于耕牛们和农民们的节日,农家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开犁礼”。不仅人要盛装,耕牛更要打扮一番;不仅人要吃饱喝足,耕牛更要服侍好,要给他们奉上酥油茶、青稞酒。

攻略

气温:西藏海拔高, 日照 时间长,冬季阳光充裕,尤其是在拉萨、 日喀则 和林芝地区,白天的平均气温在18℃左右。

新年期间的大昭寺将举办大型朝拜仪式,游客能听到大昭寺僧人诵经,看到身穿全套民俗服饰的藏族人集体朝拜出生佛等盛大场面。

其他推荐

●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区,新年的第二天,要祭祀土地神和护法神,第三天要在自家屋顶献上神烟祭“屋脊神”,还要插上招来好运的经幡。

●在安多藏区,大年初一的清晨,藏人们要到山顶“拉则”,即煨桑祭神。

●白马藏族在正月十五以火把节过年。

 

云南 怒江 傈僳族



 


刀杆节上欢歌劲舞的傈僳人

 

身着盛装的傈僳少女

 

这就是传说中的“刀山”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民俗。其中,傈僳族的过年民俗是较为丰富的。母亲河怒江奔腾不息,造就了傈僳族人民粗犷奔放的性格,也造就了当地独树一帜的民俗文化。

新年盛景

“澡堂赛歌会”泉边对歌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这里是傈僳族人民的聚居区。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是怒江最美的时候,油菜花和攀枝花在田野里盛开。

新年最特别的民俗当然是“澡堂赛歌会”了。年初二后的三五天,大批傈僳族民众都会聚集在治州首府六库市以北10余公里处的登埂、马掌河等温泉。大家身穿节日盛装,欢庆新年。过去“澡堂赛歌会”叫“春浴节”,是一个以洗浴治病为主题的节日,他们把“春浴”看做是一种文明、卫生、圣洁的行为。经过长期的发展,“春浴节”已逐渐演变成民族大聚会,大部分民众都是在泉边对歌、跳舞。有趣的是,傈僳人的舞蹈都是只舞不歌的。所以,如果要加入他们当中跳舞,就要入乡随俗,不可以“载歌载舞”。

跟着年轻人把情人埋入沙坑里

此外,“江沙埋情人”也是傈僳族群众过年一个很特别的习俗,一般是年轻人参加。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举行。届时,男男女女欢聚在怒江河畔,在沙滩上挖出沙坑,一些青年被抬入“埋葬”,他们的恋人就要装出非常悲伤的样子,甚至痛哭流涕,唱丧歌,跳丧舞。取闹过后,才将意中人从沙坑里拉出。如果有人要把你埋进沙坑,千万不要害怕,因为傈僳人认为,这样的活动可以将附在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人健康长寿。

元宵节看“上刀山,下火海”

如果能在怒江多待几天,正月十五的刀杆节自然是不能错过的。“上刀山,下火海”是刀杆节中主要的习俗表演活动,它再现了世代生活在山地的傈僳族人民跋山涉水、一路迁徙的历程,以及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节日里,人们还要跳被称为“迷依刮克哦”的自娱性《生产舞》。这个舞蹈是反映数百年前傈僳人狩猎和采集野果的场景,还要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十分有趣。

出行攻略

美食:怒江美食浓缩了傈僳人数百年的饮食精华,著名美食有龙元猪、贡羊肉、漆油鸡、包谷砂稀饭、馅荞饼、荞砂饭、猴头菌、肉酒和蛋酒、石板粑粑、酸竹菜等等。

住宿:怒江地区的小型旅馆双人间一般50-80元/间,很少单卖床位。另有一些招待所床位10-15元/人。想住得好一点,怒江宾馆。

交通:坐飞机前往大理,再坐班车到怒江六库(约3小时)。

其他推荐

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

丽江地区,纳西族群众过年时举行的“棒棒会”是很有特色的,是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的集会。丽江古城街巷上,大家都穿着民族传统服饰,挑着许多有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用具来赶集。在集市上,纳西人还会对歌、舞蹈,当然还少不了热闹的长桌宴。 

四川土家族

除夕夜举火把喊口号



 



 



 
 



“摆手舞”也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赶年节才能看到

 


土家族人为赶年节打糯米粑 

在四川地区的多个少数族中,土家族对春节的重视并不亚于汉人。作为土家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土家族的“赶年节”在时间上一般比汉族提前一天,其中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腊月二十九。

在年二十八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的赶年节里,除了可以在土家族的糯米粑香味中体验到赶年的“赶”,还能够在“抢年”、“摆手舞”活动中感受土家族纪念先人特有的祭祀文化。

新年盛景

赶年食品:打糯米粑和杀猪宰羊

各地区的民俗年庆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食品,土家族的赶年节也不例外。目睹土家族做糯米粑,可以说是体验赶年节的头等大事。

当地流行“腊月二十八,打粑粑”习俗。在这一天,土寨都会邀上附近的几家邻居来一起打粑。因为在土家风俗中,打粑粑一般不单独进行,要几家人聚在一起才喜庆和热闹。此外人多,分工可以更细,办事效率也更高。好奇的游客可以参与其中,别看打糯米糍粑好玩,其实这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汉打,两个人对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会出一身汗。同时这也是一项粗中有细的活儿,因为做粑粑很讲究:手粘蜂腊或茶油,先出砣,后用手或木板压,要把表皮做得玉圆光滑,并把粑粑做得个个只有小碗口大,才能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土家族就用打好的粑粑用于过年时招待登门的客人,或者当作拜年时的礼物。

所谓赶年,的确需要“赶”。腊月二十九,则是土家族最忙碌的一天。这天主要在家杀猪宰羊等,家里过节所有需要的食物都要在这一天做好,所以一般都要忙到半夜,这样才可以赶在年三十早上吃到。

赶年祭祀:“送亮”以及“模营”

到了年三十,土家族还不可以歇息,在这一天下午,当地的送亮风俗开始:下午吃完饭,要早早地去给死亡的长辈、亲人去“送亮”(祭拜)。一方面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一方面则代表过年了,给已逝亲人送去祭品,让他们也可以体会到过节的气氛。

此外在除夕之夜,土家族还要“守年”、“抢年”。“抢年”便是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这时的土家寨会非常热闹,大人和小孩一般都举着火把,喊着口号,“浩浩荡荡”绕着房前屋后跑起来,有的还会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称之为“模营”,以纪念先人。

赶年活动:比谁起得早与跳“摆手舞”

到了正月初一,土家族都有比起早床的风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谁家的鞭炮放得早,鞭炮放得越早,声音越洪亮,预示来年的生活越红火。

新春期间,土家族的“摆手舞”也是游客值得亲身参与其中的另一特色活动。“摆手舞”也是土家族祭祀祈祷的一种活动,一般在赶年节才能看到,但“摆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的叫“大摆手”。“大摆手”规模大、套数多、时间长,有时候历时七八天,与当地集市贸易、文艺体育活动一起,在当地“摆手堂”前举行。“小摆手”的规模则小得多,套数也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举行。土家族在摆手活动中,追忆祖先创业的艰辛,缅怀祖先的功绩,展示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整个活动也都有着浓厚的关于“祖先崇拜”文化的痕迹。

攻略

交通:四川的土家族主要居住在川东一代,以达州市宣汉县最集中,有龙泉、河口、青龙、漆树四个土家族自治乡,分布在离县城120余公里的偏远山区,因为山高坡陡,交通较不便,所以土家族原始风貌保存较好。当中要数龙泉乡交通相对方便。在达州河市机场,乘坐近3小时公共汽车可到达龙泉乡。

土家美食:血豆腐为土家族风味食品,是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必备菜式,也是游客走访土家寨必尝的食物。在龙泉乡,有很多土家族人都会卖粑粑,可以买些当手信带回家,记得吃的时候用刀子切成小块,烧煮或者煎煮。

住宿:当地土家族乡村住宿条件较差,所以建议在达州市内住,既有7天连锁等经济型酒店,又有五星级酒店,选择较多。

其他推荐

成都大庙会

在四川,每年成都大庙会总会受到很多关注,游客可以参加游神活动、主题灯会等民俗节庆。大庙会期间,游客不仅能够以比平时低很多的票价参观武侯祠文物区,还可以参加各项文化活动,每年在大庙会期间都会举办专题文化展览、文化讲座、专家鉴宝等文化活动。

自贡灯会

春节期间如果在自贡地区,则可以参加自贡灯会。届时,自贡市人民公园内灯火辉煌,将会是一片关于“灯”的海洋,节庆气氛浓烈。其中,在灯会使用的灯具中既有传统的纸扎彩灯、绢花彩灯、玻璃彩灯等,也有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制造的瓷器彩灯、霓虹彩灯、低压流水灯及程序控制灯等。

内蒙古蒙古族

过年着白色服饰、“祭火”
 



春节,蒙古族人称之为“白月”,蒙古语为“查干萨日”
 

内蒙古、包头、鄂尔多斯、呼伦贝尔、呼和浩特,一连串的名词,现在以一种富贵、坚毅、彪悍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蒙古族同胞在辽阔的草原上、在马背上如何过新年?在拜年、喝酒、载歌载舞中度过?的确,过年都是犒赏自己、愉悦家人,但不同的是,他们过年要先祭拜天地、向长者祝寿,然后才开始亲戚朋友之间走动拜年,互赠礼物,所以蒙古族人的过年仪式感更强,对天地尊长的崇敬感更强烈。

新年盛景

蒙古族过年时间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

春节,蒙古族跟汉族是过同一个春节吗?据说,远古时代不相同,但自从元朝开始,蒙古族已接受了汉族的历法,于是春节是相同的,但蒙古族人称之为“白月”,蒙古语为“查干萨日”,有圣洁之意,正月也以白色的服饰为尊,为吉服。

传统的过年,蒙古族人非常忙碌,“过年”的时间非常长,多数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到正月十五,才算整套活动圆满。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感觉整套仪式与潮汕地区相近,清扫庭院做好“送神”、“接神”的准备;接下来是“祭火”的仪式,但每家祭火的具体时间和方式有所不同,据说这是从萨满教传承下来的,是对火神、灶神的崇拜。小户人家有比较小型简单的仪式,富裕人家则会搞大规模的活动,包括祭祀时用整羊,并宴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一起喝酒庆祝;而且圣火点燃之后一定要三天不迁徙、不熄灭;现在多数牧民以点燃篝火的方式来延续“祭火”这一程序。鄂尔多斯一带的牧民,尤其注重这一仪式,腊月二十三那天,要向“灶神”供奉羊胸叉骨、哈达、香烛、奶制品等,然后全家人同吃,要将“祭灶”饭吃七天。

蒙古族过年要向长者“祝寿”

与汉族人春节最大的不同是,蒙古人过年仪式中还包括“祝寿”的内容,而且是从最长者开始,比如说,先为85、73岁高龄者祝寿,时间一般在腊月二十五前后;腊月二十七到除夕这段时间,则为61、49岁的长者祝寿。

到了除夕之夜,蒙古族同胞同样喜欢吃饺子、手把羊肉、酒,放鞭炮。鄂尔多斯一带要吃羊头,长者要先把羊嘴撬开,意即避免口舌矛盾和辟邪;接下来吃年夜饭的时候,还要为外出不在家的亲人多准备一份碗筷,留一份年饭,由家长喊一声他的名字,然后大家才能开吃。

正月初一,祭敖包、祭天地之后,热闹的拜年活动开始了,以前多数人是需要骑着骏马相互拜年的,小辈的要行叩头礼;大家先到长辈的家里(蒙古包)里拜年,然后再邀请亲戚朋友到自己家里。一直忙活着,叩节、拜年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在此期间,酒肉、歌舞是不变的主题。现在,蒙古族多数仪式简化了,但春节期间一定会盛装,穿上蒙古长袍,祭天仪式仍然非常隆重,最主要是供奉酒、肉、奶制品,跪拜之后,再是家庭内部给长者尊者拜年,最后才是向家庭外部的朋友拜年。

攻略

交通:推荐乘坐广州到包头航班C Z3392、从包头到广州航班C Z3195;或广州到鄂尔多斯航班M U 2283、从鄂尔多斯到广州航班M U 2284。

住宿:包头香格里拉大酒店、包头海德酒店等;鄂尔多斯博源豪生大酒店、鄂尔多斯新城国际酒店等。

其它推荐

根据察哈尔蒙古族的拜年习俗,敬新年酒与通常敬酒不同,由该家的主人先用小酒杯向所有的客人从长到幼依次一一敬酒;然后还要用大杯敬。主人必须向每个客人敬够三杯新年酒。这种拜年仪式,凡来客人时,家家都得反复进行。初一要行“出行礼”,男人骑马、妇女步行,都是朝喜神方向走,从福神方向返回。

松嫩草原上的拜年仪式很有意思,给亲戚拜年时,必须自带酒水,还有蓝色哈达。到亲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处,给佛像叩头,然后用自备的酒敬长辈,敬酒时,还必须戴上帽子。

满族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