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西藏正文

“穷”游西藏 华丽的冒险





进藏

火车开往高原的夏天

坐火车旅行是极有意思的事情,在陌生人相伴的空间里,在“哐当哐当”的击打铁轨声和火车“呜呜”鸣笛声中,我们两天内经历了四季更迭时光流转,看到了南方的润泽北方的粗犷,听到了来自各地游人的有趣经历,时间可以很慢,再慢……只等日子沉淀下来,归于我们记忆中的,都是瑰宝。

列车信息:

我们乘坐的是T222次列车, 重庆 为起点站,总行程3641公里,总时长44小时39分。T222次列车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车辆,全密封、塞拉门、真空集便装置、垃圾压缩整理、车内弥漫式供氧与座位单独供氧,乘坐舒适。

赏花观湖,化妆品也高反

乘坐火车进西藏,路上最值得看的景点从 青海湖 开始,过了兰州,将要驰入 西宁 时,你便可以期待。

外面的天气极好,铺天盖地的油菜花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子般灿烂的光泽。成片的黄土山岗鲜有植被,经年来的风沙将山体生生地犁出千万条沟壑,声势浩大而诡奇有序,让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高山 群将油菜花田包围起来,而油菜花田又如同高山的花环,这仿若婴孩般娇嫩的花田遍是春天对这片荒山的赠礼。途中还能看到一些小山坡上有很多半米高的洞窟,不知道用途来历,偶有小动物悠悠地从洞子里探出头来,看到火车快速驰过,它们立刻在呼啸声中缩回洞内。只有满枝白花的梨树立在山的悬崖边上,俏丽温柔,驻足遥望。

列车从发车起,就会有广播播放即将到达车站的基本情况。耳边男声抑扬顿挫地告诉你:“此时的青海湖是鸟的天堂。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全是各种鸟类,湖边鸟类遍地,天水一色……大家即将遇到一个小站就叫鸟岛站。”

“青海湖就要到了,你们可以好好拍点照片!”坐在我对面的中年女人是重庆铜梁人,上火车时就很熟稔地填写身体健康状况表,一看就有乘坐此趟列车的经验。每次要到漂亮景点的时候,她都会善意提醒我们取景拍照。言谈间,得知她的丈夫是在西藏工作的建筑工人,1995年起就进藏工作。西藏很多酒店和公用大楼都由他们建成,她婚后也随夫驻藏,坐这趟火车的次数难以为计。她说:“2006年之前,铁路还没有建成,进藏都只能坐大巴,高原反应特别严重,一路呕吐、头痛,通铁路实在好多了。”十几年间,她随丈夫几乎走遍了整个西藏,而今年,丈夫所在单位的工程在阿里。

经过大片的高山黄土,此时依稀能看到几户人家,土黄的房屋旁边,成群的草垛子略显清新,农民们包裹着色彩明快的头巾在田间劳作,可是,这片贫瘠的土地却很难见到作物的影子,一派荒凉。于是田间劳作人的身影让人觉得担心,不知道他们劳作之后的收成如何,不过好在,他们并不放弃。荒凉的只是土地,不是人心。

入夜,我们将抵达的地方是德令哈,海子曾在这里写下动人的诗句,“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我用手遮住车窗向外望,天太黑,看不到外面的景象,车厢里马上就要熄灯了,我和海子有同样的感受: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在熄灯前,车厢内会短时间地热闹一番,要抓紧时间洗脸刷牙。火车的每一端都有洗漱台,用水比较方便,但是火车上了 格尔木 之后就很难加水,所以大家节约为上。此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化妆品们全部高原反应了!由于气压的变化,所有软包装的东西都鼓胀着肚子,打开盖子,护手霜像放屁一般“噗”一声把膏体全部挤压出来,塑料包装的食品也都鼓囊囊的,这意味着,青藏高原,我们来了!

补丁: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它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看雪看“错”,有藏羚羊就有好运气

清晨6点,我在邻座的惊叹中惊醒。“雪,是雪!”我赶紧睁眼,呆了。昨天窗外的风景还是媚艳夏日,此时到达格尔木却仿佛隆冬时节,外面只能看见大片的雪地,茫茫荒野之中,再难觅他物。这里已经是格尔木了,氧气口开始呼呼地输送氧气,但是车厢内的温度仍是恒温状态,把手贴在车窗上,冰凉刺骨,我这才能相信外面山上铺就的“白色毯子”是雪,是冰凉而清醒的晶莹尤物。

盯着白雪看,眼睛很快就花了,对面的大姐说,快看,藏羚羊哦。我忙隔窗望去,一团淡黄色的小点在眼前,不仔细辨认,难以发现。大姐欢喜说到:“要是进藏就能看到藏羚羊,是会有好运气的。”果不其然,很快就出现了成片的藏羚羊在草地间吃草,看到火车并不惊慌,大概是在这里生活太久,知道这铁皮怪物不会伤害它们,仅是抬起小脑袋看看,蹶蹶蹄子,转身漫步走开。我暗自欢喜,看到藏羚羊,我也会有好运气啦!

格尔木的下一站是那曲,打起精神,我们将看到这一路的最靓湖泊,也是火车途中最后一个值得看的景点——错那。约在11:25时,错那就会冲进大家的视野里。琉璃一般的湖水碧绿平静,既看不到动物,也没有人烟,安静得近乎诡异。那碧色仿佛有一种磁力,吸引你,安抚你,唯有与天相接处微微发白,此外,水天一色。这是一个信徒经常会来朝拜的湖泊,传说它曾是西王母的沐浴之地。在当地藏族人民的心目中,错那湖是一个“神湖”,每到藏历龙年,成千上万的信徒就会四面八方拥来错那湖朝拜。祭祀“圣湖”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原地区的汉朝时期。我想,青藏铁路的设计者们真是饱含情怀的人,将铁路轨道尽可能地贴近这晶莹的湖泊。我们的旅途,也因此变得饶有趣味。

过了那曲,时间因为接近终点而变得短暂,很快,你就会见到拉萨了!

补丁:

格尔木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南部,西接新疆自治区,南与西藏自治区毗邻,平均海拔2800米,名胜有江源冰川、昆仑雪景等。“格尔木”是蒙古语译音,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河流众多”、"荒漠明珠"。

错那湖

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是怒江的源头湖,海拔4800米,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唐古拉山山脉南部河溪均汇入错那湖流入怒江。

TIPS:

身体状况

到达西宁时略微感觉到干燥,到达青海湖时嘴巴和鼻子的干燥感觉明显。快要到达德令哈时,我和同伴的嘴唇都轻微发紫。要多喝水,及时涂抹润唇膏,鼻子干燥时可以用纸巾沾水敷一下。

列车进入格尔木的时候就会提供氧气,但是住上铺的人在上下时要注意,动作尽量轻柔缓慢,否则很容易喘不过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尽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降低在西藏高原反应的几率。

列车食品价格:

稀饭套餐——稀饭、鸡蛋、泡菜,15元/份,只限早餐供应

米饭套餐——三个菜、一份米饭、一份汤,25元/份,中午和下午供应

酸辣粉:15元/份,用餐时间都有供应

水果:根据水果的不同而价格不同,最便宜的10元一份,但是火车要抵达终点时会打折售卖。

 

“穷”游第一站,0元逛遍八廓街

缓慢的小巷 回旋的拉萨

八廓街到了。

来到拉萨,第一站没有选择布达拉宫,而是八廓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属性:布达拉宫庄严肃穆,是供人们仰望的地方,属上。八廓街是市井所在,是拉萨尘世生活的精髓处,属下。就像到了北京,天安门固然要看,但只有在胡同里,你才能真正感受北京的气息……

清晨8点,寺庙前袅袅桑烟。八廓街的中心是大昭寺,由大昭寺为基点,整个街景逐次展开。朝拜的人早已在寺庙门前磕头,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向着寺庙深处的神灵道出神秘的语言,这是大昭寺门前永恒的景象。寺前两边桑烟台各一,信众往其中抛洒撒柏枝,倾倒酥油。转经者潮水般涌动,移步至寺前柱子,用额头轻触柱上经幡……

我们也跟着人群,沿顺时针方向前行。第一次来八廓街,不识路,跟着转经的人潮便觉安心。总会遇到磕长头的人,他们手上的木质鞋子击打地面,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他们起伏之间衣服会扬起薄薄尘土;总会遇到转经的白发老人,他们缓慢前行,与周围的人打招呼,扶起摔在地上的孩童,捏捏他们的脸蛋说:乖乖仔。也总会遇到孩童,通常由祖母祖父辈带着,尽管年幼,却深知转经的一切事宜,不吵不闹不说笑,会用前额轻触寺前的经幡,说下虔诚的祈福语言。

旋转在拉萨的小巷里,时光驻足处,是神秘花园。

木如宁巴,拉萨人的拉萨

走到一个角落,看见一排黄灿灿的转经筒,上前抚摸,一转身,看见一栋黄色的房子,想知道这是不是大昭寺的其中一间。被告知,不是。我们犹豫不决,不知能否入内。继续向前,望见“木如宁巴大院”字样,仍不知是否属大昭寺。此时几个打扮时尚的男女青年从里面出来,我赶紧询问。他们极友好,手舞足蹈介绍起来。原来这不属大昭寺,却和大昭寺仅一墙之隔,叫木如宁巴,此时这寺里正有法会,热闹非凡,劝我们赶紧入内。“进去不要戴墨镜和帽子,这个是最基本的,人很多,院子也很大,但别担心,进去之后会有人给你们指路。虽然里面不能拍照,转角上了楼梯之后,在那个房顶上可以俯拍一些,不打紧。”我们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游览宝典”,甚是感激,急急入内。

进门后是一条狭窄的巷道,两旁堆满了柏枝。左手边一个小店,贩卖一些基本的食品和日用品,烟酒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右手边一排金色转经筒。没有走两步,耳边响起嗡嗡诵经声,视野开阔起来。中间是一个大院子,虽宽,但却满满都是藏族同胞,目及之处,没有空余。所有人手持转经筒和念珠,默默念经,只隐约看到一人宽的小道,供人走。我们停滞不前,看不到显眼的建筑,道路也不明晰。一位白发老太笑眯眯看着我们,用手指向左方。我明白过来,这就是刚才门口年轻人说的,自会有人给我们指路。双手合十感谢了老太,顺着指引的方向前进。接着,只要我们犹豫不敢前进时,就会有人给我们默默指路,他们轻拍我手臂,慢慢推我向前,将我带入那最核心的地带,他们的心灵安放地。

左转再左转后,看到大殿。这里的人更多,全部挤在殿前不放过任何可坐的地方,边走边致歉,生怕会不小心踢到他们。他们亦不恼,笑呵呵送我们上前。殿内供奉佛像一尊,穿红衣的僧人一位,悬挂的大鼓一只,一人高的转经筒一个。僧人敲鼓一下,然后大声诵经一次,再击鼓。殿前的信众们在这节奏的带领下显然更有秩序,经声阵阵。我们二人在佛像前合十躬身,然后默默退出。继续向左,遇楼梯,踏步上去。

此一层是房顶,仍旧挤满了诵经者,一位阿佳招呼我们过去,不知何事。挤过去,她指着面前的一块垫子,示意我们坐下,原来是觉我们走累了,邀请我们歇息。她用手势表达一切,嘴里念经却一刻不停。盘腿坐下,抬头可见蓝天,阳光撞击面颊,微闭双眼,能听见的依旧是诵经的声音,也唯有诵经的声音。这几百人的声音会聚成一股暗流,仿佛是从亿年前海底一只古老的海螺里吹出的号声。

木如林巴准确的位置在大昭寺正东方,与大昭寺一墙之隔。宁巴,在藏语里是“古老”的意思,这主要是为了区别另一寺庙——新木如寺。十三世达赖时期,乃穷神巫释迦亚培在小昭寺东南、大昭寺东北修建了一新木如寺。由此大昭寺东的木如寺称作木如宁巴,即旧木如寺。寺庙本身只供奉佛像的那一栋楼宇,但由于众多朝拜者喜欢坐在大院里诵经休息,故寺庙与居民大院相融合,这在拉萨是独一无二的。

弥勒殿,与未来有关的庙宇

出了木如宁巴,便想折回去再看看刚才那栋黄色寺庙——弥勒殿。整栋房子是黄色,与其他建筑自然分开,门口两旁有耀眼的转经筒,矮矮的门周被漆成黑色。进去是一条暗黑的小道,右手边是一个小店面,仍旧卖食品和日用品,店主笑容盈盈。直走就能进到大殿内,整个房间不大,左手有一个巨大转经筒,直耸到房顶,一位老尼正手扶转经筒转经。见我们来,很热情,上前来拉我的手,示意我一起转经。我在她后面,听见转经筒窸窸的转动声,地上全是青稞和一些融化在地的酥油,抬头看老尼,只能看到她佝偻的背和扬起的衣角。

三圈之后,我停下来,老尼又牵着我的手一一朝拜殿内供奉的佛像。从左往右依次有白度母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燃灯佛,弥勒佛在正中间,在藏传佛教中,弥勒佛是掌管未来的。在每个佛像前双手合十许愿,眼前的酥油灯跳跃闪烁,老尼甚至用前额触在每一尊佛前的木框上,她用额头轻吻神明,以此获得与神明交谈的机会。

在西藏所有的寺庙,参观的方向都是绕顺时针行走,拜过佛,我们绕过焚香的烟炉,两位僧人坐在靠窗的卡垫上喝酥油茶,见我们来,邀请我们也喝一杯,其中一位递过杯子来,后去给酥油灯添加酥油。我们喝到了第一杯酥油茶,味道咸且略带腥味,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再喝一口,恍然大悟——我们在八廓街上,在小寺庙里屡次闻到的,就是这个香气,这是西藏独有的气味。喝完茶,双手合十与老尼、僧人道别,老尼仍旧抓着我的手,送我们至门口,她的掌心暗自有力温暖……这弥勒殿里弥勒佛为来朝拜的人传达未来的消息,老尼的力量便来自对未来的笃定。

小补丁

此寺供奉的弥勒佛,其实就是藏传佛教中的强巴佛,是掌控未来的佛。藏传佛教有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

山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转经筒背后的秘密

出弥勒殿左拐,另一个小寺庙,里面有当当的铃声传来,名:山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我正奇怪,山南敏珠林寺怎么会出现在八廓街上,抬头看见有提示牌,原来这是分寺庙,每天会有班车在这里等待,然后送游客去山南地区的敏珠林寺。

由于是分院,这个寺庙非常小,仅仅几平方米的样子。中间有一个直径约1.5米,高约2.5米的巨大转经筒,朝拜者往转经筒边上一站,整个寺庙的空间就显得非常局促,再也容不得别人通过,只有四个角落存放一些酥油青稞,以及宗教祭祀用品。走过去,合着一起转动经轮,铃铛声一直在耳边萦绕不散,我四处寻找声音的来源,发现转经筒的顶部有一个比拳头略大的铜质铃铛,它会随着转经筒一起旋转,寺顶离转经筒右侧不远的地方有一根铜质棒子,被固定起来,只要铃铛从此经过,就会被击响,这是为了告诉人们,已经转动一圈了。

与弥勒殿不同,山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没有供奉大佛,在三面壁柜里,全部供奉的是造型、大小都一样的金色小佛。不知道数量有多少,佛像们被整整齐齐地供奉在佛龛内,很震撼。龛前高高低低地堆积着各式酥油灯,圆形或是方形,大或是小,都没有统一,内里均点燃了酥油灯,还有信众们奉上的牛奶、水果和鲜花,堆满了佛堂。

随着经轮转到左侧,见角落一位僧人勾着腰正擦洗几个金碗,再将金碗注满清水,逐一摆放在红木桌上。这是水碗,用以供奉神灵,里面的水必须时刻保持洁净。

回忆所看的几个寺庙,这个小寺给人的感觉最为特殊,因其门矮而小,驻足在门前,唯一能见的就是回旋不停的金色转经筒,转经之人从暗部走来,神色凝重,慢慢从你眼前走过,又消失在另一端,你不会知道背后有多少故事和秘密,你只能确定,这背后有多少虔诚的心。

TIPS

身体状况

走急了或是爬高都会喘不上气,当晚有轻微头疼,入睡稍有困难,清晨很早便醒来,没有大的高原反应症状。

注意:刚到西藏的第一天不要走得太累,要注意休息,不要跑跳或做剧烈的活动,备一些红景天口服液在身上。不要吃过饱,过饱会加重身体负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到的前两天不要洗澡,注意保暖,千万不要感冒。

节约小窍门

1. 在八廓街里面的很多不出名的小寺庙都免门票,0消费便可以尽情地参观当地原汁原味的风情。

2. 拉萨市内打车都是10元,在途中司机还会最大限度地接拼车客,但拼车并不会减少个人费用,所以最好邀约要去同一个地方的人一起打车,这样司机以为你们是一起的,你们就可以平摊10元费用了。

3. 如果你去的地方有公交线路,最好坐公交车,无论到哪里都是1元/人。

4. 也可以乘坐三轮车,一般价格在3至5元,如果路途较远可以适当加一些。

5. 进大昭寺是要收门票的,85元/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决定是否进去。

 




“穷”游第二站75元游哲蚌寺

清幽处佛法的世界

山坳里的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名为寺庙,实则更像一座山城,由低到高,由内到外,层层叠叠地建起了一片壮美的建筑。因其广,海拔差距也极大,于山脚处,烈日当头;走到山腰,小雪纷飞;爬到制高点,复见金光……

换乘“11路”进寺庙

第一天的行程比较轻松,在我们都觉得身体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决定去郊区看哲蚌寺。哲蚌寺是拉萨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每年雪顿节展佛就在那里举行。

乘坐24路公交车,终点站就是哲蚌寺。西藏的公交车司机们都很有情趣,会在车体上贴满各种照片,插上假花,晃眼看去花花绿绿的一片,很有藏族风情。上车一个小时后,卖票的阿佳宣布:“终点站哲蚌寺到了。”下车,未见寺庙,急忙问:“阿佳,这哲蚌寺在哪里啊?”她翘着指头指:“喏,你看,就在那山上。”我们一看,都傻眼了,巨大的哲蚌寺在我们的眼前缩成一小片影子,这意味着还有很远。阿佳看着愁苦的我们,俏皮一笑,告诉我们去前面坐小面包车,2元一个人,很快就可以上山了。

面包车停靠处,藏族大叔们热情似火,邀我们赶紧上车。“马上就要出发到哲蚌寺啦!”一只脚踏在车上,我顺便问了一下车票价格,被告知要5元一个人。

“不对呀,”我赶紧把脚缩回来:“刚才那个女孩给我们说2块钱一个人。”

“噢,你们要坐两块钱的车呀,那等一下吧,是辆大巴,马上就来了,等等。”

“大概要等多久呢?”

“大概等一个小时就来了吧,已经在路上了!”

强忍泪水,我们靠着“11路”,徒步前进。

镶嵌青稞的佛像

半小时后,气喘吁吁抵达哲蚌寺山脚。哲蚌,藏语意思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你看这眼前的规模宏大的寺庙,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确如其名。

脚下的这条大道就是直上寺庙之路,两旁有一些小铺,卖饰品。铺前,一位阿佳埋头奋力敲打东西,发出咚咚声响,又一孩童在旁边也埋头做事。前去,发现是在做泥塑。红而发亮的泥被捏成方形,铜质模子放在泥土上方用力敲打,便出一个佛像的形状,再用小刀细细剔去周边的泥巴,整理好边缘,使其光滑平整。我问阿佳,这是什么泥?阿佳用带着藏式口音的普通话说,乌泥,乌泥!



后来知道,此种泥只有本地产,拉萨市区都找不到。颜色赭红,细腻柔软,半立方米大的一袋泥就需300元,一袋可以制作几十个泥塑。阿佳在泥里加入一些食用油,使其有自然光泽,且不会黏在模具上。此外还会往泥内掺入青稞,问其原因,是因这些青稞都被加持过,放在泥塑里有吉祥之意。她指指青稞,又指指泥团,意思是我也可以加一些青稞进去,用手抓了一小撮撒在泥上,阿佳笑眯眯地捧过来,将其做成了一个佛塔。

刚用模具塑好的泥塑是软的,在阳光下晒两个小时会完全定型,然后慢慢往上面涂满金粉,才真正完成。由于乌泥质地好,粘度高,制成的泥塑不会裂开,甚为难得。

寺院的修葺者

上山,有些轻微缺氧,在阶梯旁休息,只见几位僧人从一个小房间里穿行出来,阳光铺展在他们身上,哲蚌寺500多年的佛堂和阶梯都散发出久远历史的气息。与热闹的大昭寺相比,哲蚌寺只能见到少许游客,因而显得清幽雅静。僧人在日光下行走,被照耀出淡淡的身影,他们的一切都显得淡淡的:淡淡的笑容、淡淡的面庞,淡淡的心,与世俗决然分离。起身同僧人一起前行,不久便闻到了浓郁的木头香气。闻香寻去,发现一个隐蔽的小院子,里面尽是藏族男子在做木工,上前攀谈起来。

他们是在维修寺庙,由于哲蚌寺历史久远,当年修建房屋的木头已经逐渐腐朽,哲蚌寺大部分建筑已经修葺完毕,现在只有几许小院在等待他们。在这里面,最年轻的那个男孩名叫格里加措,今年22岁,才加入这个维修队,然而他学习木工已很久了,家住在山南浪卡子,是跟着舅舅一起出来工作的。他极腼腆,说几句话就要挠挠头顶,笑意羞涩。问他工资多寡,他竟摇摇头说不晓得,我惊,他立刻反应过来,说:“噢,我没有听清你的话,我们工资是按天算的,我(工作)时间短,每天70(元),其他人要多些。”他指指周围年长的男子,引得他们大笑。我想给他们拍照,大家都很大方,拍完了还要求看一下,一边指一边说:“你看你看……”互相打趣对方,仿佛他们彼此今日才认识——只有不熟识,才具备强烈的新鲜感。

踏着满地松软的木屑,我一边出小院大门一边说,希望下次来还能见到你们,众人嬉笑:“可别太久,因为我们修完这里就要去维修色拉寺啦!”那腼腆男孩朝我们大大地挥手,仿佛一只大鸟,煽动巨大翅膀与我挥别,然后转身,准备飞向未知旅途。

 

措钦大殿,7000人的法会

哲蚌寺虽然很大,寺院分布错综复杂,但是参观线路非常明晰,每个地方都有参观指示牌,不会让人走冤枉路。哲蚌寺内主要经殿有六个:1. 甘丹颇章;2. 措钦大殿;3. 密宗院;4. 洛赛林院;5. 郭芒院;6. 德阳院。四大札仓(僧院)中有三个显宗院、一个密宗院。主尊佛像有:见解弥勒佛通追、金刚怖、不动佛。另外还有金写甘珠尔(佛经)等珍贵文物。这些我自是不懂,只是跟着朝拜的藏族同胞一起虔诚地在佛像面前合十作揖。但是在经过很多殿院,都能看到藏经阁,里面的经书繁多且保存完好,每一卷都认真仔细地用华丽绸缎包裹放置,我头一次看到如此古老的经书被精心地保存着,不知道背后有多少人曾默默地抚平书页,装裹书籍。我竟感动起来。

措钦大殿位于哲蚌寺的正中心,是哲蚌寺最主要的建筑。殿前一片极宽广场伫立在前,可以俯瞰哲蚌寺其他殿院。移步至殿前,大门有幔帐遮住,看不见内里,但见门前很多鞋子错落堆放,一问才知道,今日措钦大殿有法会,我们得以遇见,是运气极好。问是否也需要我们脱鞋,被一位胖胖的僧人告知不必,这只是本寺僧人的习惯而已。入内,低沉的诵经声和清脆的敲铃声相互交织,殿堂大而神圣,颜色微暗,却又有若似无的光从殿顶穿梭直下。彩色绵缎法幢悬挂于半空中,显佛法庄严,却不失华丽。经堂内有183根方形木柱,可以容纳7000多名僧人诵经,是藏族地区最大的经堂。

僧人们相对而坐,摩挲佛珠,默默诵经。不时有别的僧人过来添加酥油茶,金色的杯子里,淡淡的酥油茶发出一圈亮光,好似时光长久停留在此。周围有佛教信徒,全都静默不语,匍匐在殿前磕头朝拜。

添加酥油,只为来世的光明

此时,有一个男人手持暖壶与我擦肩而过,他在殿中央那盏酥油灯前作揖许愿,然后打开暖壶往里面添置酥油。从进入哲蚌寺开始,这一套规矩我已经看得很熟稔,几乎所有的藏族同胞都手持这样一个暖壶,他们为佛前的明灯添置香油,直到寺里的庙宇走遍、壶内最后一滴倒尽,他们才止。你看那柜上的灯火,熊熊、烈烈、悠悠……

出了殿堂,我们和这个藏族男子一起坐在阶梯上休息,我问他,为佛前明灯添加酥油,是不是可以积福。他说,我们藏族人讲究这一生积德,换取下一世的幸福。在这一世,如果天黑了,我们眼前就只能见到黑暗,黑暗是不可回避的,可是为佛前明灯添加酥油,保持灯火长明,佛祖就会照亮我们下一世的路,眼前再也不会黑暗无光,只有永恒的明亮。他说完,举起装着酥油的暖壶给我们看,眼里灼灼有光。

望着光,我在内心搜寻几许,竟难找到信仰之物。在我生活的地方,我不愿相信、难以感动,封闭自我……心一阵悸动,胸腔内心脏狂跳不止,而周围太静太静,我只能听见心脏跳动之声和风吹铃响的韵律,我只能听见地上树叶沙沙移动的声音。良久动弹不得,坐在这古老阶梯的最底端,眯着眼看头顶的耀阳和山那边的黑云,不一会,乌云蔽日,天空飘起阵阵小雪……

辩经,用佛的眼睛看世界

参观完措钦大殿,我问僧人,今日还会有辩经吗?僧人摇摇头说,一般举行法会,就不会再辩经了,于是我们讪讪下山。才没有走多久,只听见有个地方传来啪啪的响声,一扇半掩的小门不停有僧人出出进进。推门而入,哈!这不是辩经嘛!直感叹我们运气好。

辩经场是一个铺满鹅卵石的小院子,一改哲蚌寺光秃秃没有植被的形象,这里绿色成荫,墙角几棵花树还开满了白色小花。就地坐下,看僧人们辩经。我们看到的基本是对辩,即是辩者只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在辩论过程中,根据回答者的答案,提问者要做出判断,他若是双掌相对击掌,表示答案是正确的;他若是掌心和掌背相击,表示答案是错的。

辩经时,通常提问者站立,情绪高涨,慷慨激昂。回答者坐在地上,深沉安静,用简单而富有智慧的语言回答问题。所提问题可以与宗教佛学有关,也可以与世间万物有关,这并不拘泥,但是回答者却必须用佛学教义来回答问题,因此可以说是用佛的眼睛来看世界。虽然听不懂藏语,但是他们夸张大胆的表情和手势,令我们大开眼界,而且也能判断出胜负,整个辩经过程并不会枯燥。

小补丁

此寺供奉的弥勒佛,其实就是藏传佛教中的强巴佛,是掌控未来的佛。藏传佛教有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

TIPS

身体状况

哲蚌寺在山上,走太久了就会喘不上气;由于防晒措施不利,脸被晒伤。

注意:

1. 从山下走到哲蚌寺大门口需要半小时左右,注意途中休息,千万不要一股脑儿爬上去。

2. 西藏太阳很毒辣,不要以为是阴天就可以不做防晒措施,出门前涂好防晒霜,墨镜、口罩、帽子也都要随时戴好,最好唇膏也是防紫外线的。不要掉以轻心,下雪时紫外线辐射更强,要注意。

节约小窍门

1. 哲蚌寺在郊区,打车很贵,坐公交车去只要1元钱。

2. 哲蚌寺很大,仔细看的话,大概需要一天时间,所以在路上要自备水和干粮,节约又方便。

3. 哲蚌寺门票是50元,这个是逃不掉的。

 

游乐场之三:仓姑寺甜茶馆

接下来,是仓姑寺甜茶馆。仓姑寺是拉萨城内唯一一个尼姑寺,由于里面都是尼姑,因此内里的装扮和氛围自是与其他寺庙不同。

我们准备奢侈一把,打车去仓姑寺,谁知道司机说:“仓姑寺?在哪里?”小罗布挠挠头:“算了,我们还是走小路吧,仓姑寺在巷子里,车子是进不去的。”

于是过了马路,我们在一条热闹而狭窄的小巷子里穿梭起来。这条巷子全是售卖当地人生活用品的店铺:酥油、奶渣、马鞭、铜铃、木碗、藏装以及很好吃的炸土豆,没有那些花哨的旅游商品,这条小街更具古韵。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照,路边一位老阿妈嫌我笑得不够灿烂,用手在自己的嘴角比划,意思是,嘴一定要咧得大大的,才漂亮。这里的人都是热情又和善的,无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们都用宁静祥和的微笑看着你,他们面对任何事物均是如此:不大喜,不大悲,总是带着笑意,这大概和他们的信仰有关。

七拐八拐,来到仓姑寺门口,它在拉萨清真寺附近,置于一条巷子的中间,并不太起眼。甜茶馆是由寺里的尼姑经营,直接与寺庙相连。向老尼要一壶8磅的甜茶,发现这里的尼姑几乎不会说汉语,听到关键词“8磅”,便会收钱,然后递过来一张印着藏文的小牌子,凭着这个牌子可以在里间领到甜茶。

去领茶,老尼用暖壶盛满满的一瓶递给你,茶杯根据人数自己去拿。甜茶用大锅熬制着,散发出甜甜的香气,浓郁的奶香有一种不可复制之感。茶馆里还有藏面和藏包子。取藏面在另一端,煮面的锅和煮面的尼姑都在高处,她居高临下地看着来取藏面的人问:“几碗?”“两碗。”她便麻利地抄起竹漏勺舀出两碗来,辣椒酱或是泡菜用小碗均匀地装好,放在她身边的红木桌上,也是自助。

坐下,拍张照发微博:我在仓姑寺甜茶馆。立刻有人回应:我也在!我们寻找对方,很自然地将桌子拼在一起。在这里,即使互不相识,也可以立刻结为盟友共同分享时光,这便是拉萨。

据说,在仓姑寺甜茶馆,早晨一般都是当地人,下午便全是游客了。此时是午后,整个甜茶馆里挤满了人,都是游人打扮,互相扯着嗓门聊天大笑,热闹的氛围不亚于观看一场足球赛。如果在参观寺庙时我们必须安静诚恳,那么到甜茶馆喝茶就必须放肆地叫喊说笑。你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是从哪里来?”“我刚从广东来,辞职了,上来看看!”“啊!我也才辞职,来来,喝茶!”好像空气中有兴奋剂,我被它们鼓动,雀跃到忘我的地步。

甜茶馆与寺庙是用栅栏隔开的,喝茶时就能看到仓姑寺,里面没有游客,显得清净优雅,阳光之下,黄色的房子发光发亮,满院子都是怒放的鲜花和茂盛的树叶,被光照耀得近乎透明,微微凸起的脉络仿佛是世界上最旖旎的光晕。整个院落并不大,但却干净有序,见不到一点灰尘,老尼们在水管下清洗蔬菜、水果和木碗,用最欢喜的节奏做世间最稀松平常之事。

小补丁

阿尼仓姑寺有着与众不同的传统和风格,这里不仅是女性佛者的乐园,同时也是一些社会中的女性们学习佛教、文化和各种知识的场所。这里曾经培养了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其中有西藏著名的女活佛桑顶·多杰帕姆,她就是从这里走向佛界的,寺内现有尼众百余人之多。尼姑每天早晨8点都会准时在经堂颂经,就是专业的“会供仪式”,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到黄昏,每个月还有几次规模比较大的集体颂经法事。

游乐场之四:布达拉宫广场

到拉萨,有一件事是非做不可的——到布宫广场跳锅庄,这已经成为穷游拉萨的经典项目。在这里,既能体会到最地道的民俗风情,又能最大限度让人身心愉悦。

每天下午7点过后,布宫广场前便渐渐聚集起跳锅庄的人群。我们到时,广场上已是又歌又舞,人们里里外外围成几圈,我在外围,既不会跳也不知道怎么融入他们,有点放不开手脚。蓝媚儿拉我:“怕什么,跟着学呗。”找了一个舞步娴熟的大叔,我们跟着跳起来。

锅庄是一种藏族的集体舞,据说跳锅庄舞是过去藏族民间重大节庆活动,牧民们借此歌唱生活,倾吐爱情。每当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时,热情欢快的人们便会自发地围着篝火,踩着统一的节拍,舒展衣袖,载歌载舞。他们不愧是会走路就会舞蹈的民族,放眼望去,广场上的藏族同胞上到老,下至小,无一不会,且个个出色。一旦跳起来,就充满生机,豪迈大气的舞步蕴藏着力量。举手,如鹰飞;抬脚,如虎走。令人惊讶的是,每换一个曲目,他们就可以立刻换一种舞步,不需要人指挥,动作节奏都惊人的一致,令人称叹!

我们前面的那位大叔舞姿尤其好,他伸出双手,打开画圈,身体略显前倾,发出邀请一般;他双腿有节奏地跺脚,在每一个结束点用后脚跟点地;他轻轻地转圈,仿佛旋转在海洋中心。在每一个舞曲结束之时,他都要绅士而轻缓地鞠躬致谢,整个广场就是一个大舞台,他的观众是全世界。

来吧跳舞,直到你再也跳不动。来吧跳舞,直到你汗水满衣襟!

TIPS

身体状况:

一切良好。

注意:

1. 喝酥油茶可以有效缓解高原反应症状,解决干燥的问题,可以一试。

2. 拉萨早晚很冷,如果要早出晚归,请备厚一点的衣服。

节约小窍门:

1. 拉萨有很多不收费的景点,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帕邦卡、博物馆、药王山、扎基寺、丹杰林寺等,都值得一看。

2. 到每个地方都尽可能地发微博(大家请放心,我不是在为新浪微博做广告),这是让别人找到你的有效途径,大家可以组团玩耍,共同平摊费用,很划算,我就是这样节约了很多银子。

3. 想尝众多口味的藏餐,经济又无法负担,大胆地邀请周围的朋友拼桌吧,每人点一个菜式,就能尝到各种西藏美食了,低消费的。

4. 在拉萨市内交通的原则是:能走路不坐车,能坐公交车不坐的士。

5. 想搭顺风车到较远的地方去,可以在东措或是平措这种有名且人员流动大的青年旅社贴小纸条,求“被捡”,能搭到车的几率比较大。

6. 如果要给朋友买礼物,建议到冲赛康批发市场去淘。或者给朋友们寄一张明信片,在邮局里有各种纪念章,戳得满满地寄出去,实惠又有纪念价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