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旅游网
首页国内游攻略福建正文

下梅村:武夷山深处飘着茶香的古村

 

这里曾是闽北到 俄罗斯 万里茶路的起点,“鸡鸣晨光兴,祥云夹出千灶烟”,从这首民间歌谣里可以想见当年的繁荣。

粉墙、青瓦、马头墙,以及装饰在窗楣梁柱上的木雕,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闲暇时,捧一杯甘醇的清茶,闻茶香袅袅,心情也随之舒畅……
 


下梅古村

 

对于 武夷山 深处飘荡着茶香的下梅村,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下梅》里这样写道:“不待山盘水亦回,溪山信美暇徘徊。行人自趁斜阳急,关得归鸦更苦催。”在几百年前,下梅应该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尽管斜阳西沉、归鸦苦催,尽管只是惊鸿照影的匆匆一瞥,但她那沉静的美仍引得诗人频频回首。

在今天,如果你碰巧路过武夷山,又正好喜欢喝茶,在看尽山环水绕之后,不要忘记了这个名叫下梅的古老村庄。暮春时节,村口的梅花朵朵落下,溪水潺潺流动,远处晨雾升起,慢慢品上一杯飘香的清茶,才不愧这一次宁静的旅行。

烟树深处的宁静村落

暮春时节,我一个人动身前往福建武夷山。尽管山上著名的景点游人如织,失去了许多武夷山清幽的味道,但幸运的是,在武夷山沿线,还有着许多散落在山间的古朴村落,值得前去一

一寻访。其中,一个叫做“下梅”的古村,就是它们中的代表。

山环水抱的下梅村,位于武夷山东南10公里处。早在宋代时期,这里就有了村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曾在这里讲学。到了明代,下梅村开始有了里坊;清代的时候,街市开始慢慢建立;到了康熙、乾隆两朝,下梅村的繁荣就达到了鼎盛。

从武夷山去下梅,一路上山清水秀,车子在土路上颠簸。适逢采茶季节,路边的茶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茶农,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到达下梅的时候,村口的河水两边坐满了分拣茶叶的少女。村中的小狗悠闲十足,走到哪卧到哪,全然不怕被路过的人踩到。


 


坐在“美人靠”上聊天的老人

 

一条名叫“当溪”的河流,将下梅村分为南北两街。沿街仍然保留着30余幢清代民居——粉墙、青瓦、马头墙。那些装饰在窗楣梁柱上的木雕,让人觉得仿佛置身江南水乡。临河的廊道上,拣茶少女的倩影倒映在河水里,宛如一幅油画。

到了傍晚,放学的孩子多了起来,古村就多了几分活力。等到太阳落下,路边的灯在茶香里亮了起来,夜色里,小镇又归入平静。

我下榻的地方是村里唯一的一所客栈,也是村里最高的建筑物——三层楼的“仙美酒楼”。听这名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客栈老板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然而名叫“仙美”的老板,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七尺男儿。

第二天天微微亮,我就起了床。站在楼顶俯视全村,青白色的天空下灰瓦屋顶密密匝匝,一片连着一片,错落有致。袅袅的炊烟缓缓升起,晨光雾气里的下梅,美丽而安详。河里的鸭子开始嬉戏着游泳,黄狗们懒懒地晒着 朝阳 ,村里的人则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在河边洗衣,有的拣茶炒茶、晾晒山货,一派淳朴的山间生活景象。

 

 

 

中俄万里茶路的起点

要读懂下梅村,自然不能不和茶叶关联。

清朝时,下梅村是武夷山地区重要的茶叶集散地。那时候,山西晋商在武夷山组织茶叶生产,在崇安县(武夷山市原称)下梅村设茶庄,精选收购当地茶叶,还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乌龙茶、砖茶等。

在下梅村收购的茶叶先会运到崇安县城里,再用马车载到江西河口(今沿山县)登船,然后转运到湖北汉口后,再一路 北上 ,到达中俄边境的恰克图(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清代时为中俄边贸重镇)。那时,每天来往下梅的船舶有300多艘,足见茶叶经营规模之大。直到清咸丰、道光年间,武夷山的茶叶集散地才慢慢移至交通更为便利的赤石村。


 


古老的茶村

 

茶叶贸易带来了地方的繁荣。沿溪而行,昔日巨商的豪宅、官宦的府第、隐士的别墅、儒生的精舍,还有那些举目可见的精美雕刻,全都映射出这里过去的荣华。

村里最精美的建筑是邹氏家祠,它是闽北巨富邹家的祠堂,也是整个村子的标志性建筑。进入祠堂大厅,最先看到的是两根立柱,这两根立柱由四片木拼成——听村里人说,四片木象征着家庭凝聚力,是邹家先辈希望后代能团结一心,共同撑起一片家业。再往里走,无意中我瞥见天井里一方小小的“排水口”,竟被主人独具匠心地装饰成了一枚铜钱的形状。如今,“铜钱”已经爬满了青苔,变得难以辨认。


 


邹氏祠堂

 

在邹氏家祠后面的不远处,就是邹氏大夫第,至今仍居住着邹氏后人。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进去,两旁的拴马石和旗杆石仍保存完好,数不尽的石雕和木雕把宽敞明亮的屋宇烘托得富丽堂皇,处处显示着主人曾经的富有与显赫。

下梅是一座因茶而兴,也因茶而衰的古村落。尽管当溪的河水流淌如昔,却已不见了舟来楫往的热闹与喧嚣。今天的下梅,繁华已经消逝,人们只能在古旧的建筑群中去凭吊那逝去的岁月。

 

 

 

清甘醇香的武夷山岩茶

到了下梅村,自然得好好品一下武夷山岩茶(因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而得名)。除了声名在外的“ 大红袍 ”以外,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黄观音、半天腰等数百种著名岩茶,能让你沉醉上大半天,尤其像“不知春”这样的名茶,光听名字就已美煞人。

武夷山岩茶属“叶红镶边”的半发酵茶,最适宜泡工夫茶。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明丽,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味犹存。


 


山环水抱的下梅村

 

在村里,每到一户人家坐下,主人必定热情地献上一杯清茶,茶都是自家种出、自家炒制的。这里的人喝茶十分讲究,除了一大套泡茶的礼仪外,喝茶的姿势也不能乱来——3只手指要牢牢地托着杯子,这种姿势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龙护鼎”,若是女子再微微一翘兰花指,另一只手再翘中指一托,风情立刻就出来了。

观察老人们炒制岩茶,也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武夷山岩茶的制作工序繁多、技术复杂,要经过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分拣、风选、初焙、匀堆等数十道工序。由于旅程匆忙,我希望下次再来时,能亲自到山间采来青茶,再慢慢制成,想必这也是人生难得的收获。

 

品茶间,村里的人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邹氏家族的传说:邹氏先祖年轻时家贫,靠四处打短工为生,一日到崇安县时饥渴难当,倒在一棵梅花树下就睡着了。睡梦中他来到一个仙境般的村落,一条小溪穿流而过,小溪两岸满树的梅花朵朵粲然、灿若云霞。醒来后得高人指点,告知梦中之地就是武夷山的下梅村。后来他果然寻到了下梅村,并且娶当地女子张氏为妻。在传说中,张氏是条鲤鱼精,善良美丽,经过她手采摘的茶叶都十分好卖,最终使邹氏成为富甲一方的巨贾。像邹氏那样的好运气自然是求之不能,但在离别下梅后,也许我也会在梦中重回这个梅花落下的村庄。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标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